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三节残诏断句李斯的大秦帝国6: (第4/8页)
有。就目下境况而言,李斯以可不在乎赵⾼是否敬重己自,然却不能不在乎目下的赵⾼是否会听命于己自;若赵⾼要公事公办,将经已封存的皇帝遗诏径自交传车出发,任谁也无权⼲涉;果真如此,李斯便该正当发丧,正当安国,不再作任何斡旋之想,即或扶苏即位贬黜己自,也只能听天由命了。然则,若赵⾼信服己自,听命于己自,则事情大有可为也!至少,李斯可在遗诏出发之前,最大限度地安置好退路,不使扶苏与己自的昔⽇歧见成为⽇后隐患;更佳的出路则是,通过拥立新帝而加固根基,进而继任丞相,辅佐新帝弘扬大秦法政,成为始皇帝⾝后的千古功臣。果能如此人臣一生,李斯何憾!所幸者,赵⾼对己自的敬重超出了预料,赵⾼所敦请己自要做的事情也恰恰符合了己自的心愿,岂非天意哉!在这片刻之间,李斯经已完全忘记了己自对姚贾提起的宮闱黑幕。那时,李斯从另外个一路径揣摩赵⾼——封存遗诏不发,以谋个人晋⾝之阶,奷佞之心可见!如今,赵⾼敦请己自先行开启遗诏,这便是一心一意地依附了己自。李斯的內心评判是:这才是真正的赵⾼面目,清醒地权衡出目下的权力轴心,并立即紧紧地依附于这个轴心。此时,李斯经已不需要对赵⾼做出道德的评判。李斯深深地道知:在大政作为中,有只最终的目标能指向最⾼的道德,而对任何具体作为是的非计较,往往都会诱使当事者偏离最⾼的为政大道。李斯所秉持的最终目标,是坚持始皇帝⾝后的大秦法治,是确定无疑的为政大道。唯其如此,任何依附于李斯者,都符合最⾼的大政大道,都无需去计较其琐细行径的正当性。 李斯疏通了己自的精神路径,也疏通了赵⾼的行为路径。 山月初上时分,赵⾼将李斯领进了一座守护森严的山洞。赵⾼说,这便是甘泉宮的符玺事所。李斯曾久为秦王长史,也曾亲掌秦王符玺。其时,天下所谓“李斯用事”一则是指李斯谋划长策秦王计无用不,二则便是指李斯执掌秦王书房政务并符玺事所。符玺者,兵符印玺也。符玺事所者,昔⽇秦王兵符印鉴,今⽇皇帝兵符印玺之存放密室也。任何兵力调动,都得从这里由君王颁发兵符;任何王书诏书出发,都得从这里加盖印玺。是故,符玺事所历来是皇室命脉所在,是最为机密的重地。虽则如此,然就职事而言,帝国时期的符玺事所并未成为立独的大臣官署,既非九卿之一,也非立独散官,而是只郞中令属下的个一属官署。从秦王嬴政到始皇帝时期,执掌符玺事所的大臣先后有三人:王绾、李斯、蒙毅。赵⾼目下执掌符玺事所,是只在蒙毅离开大巡狩行营后的暂领而已。论资望,李斯是內廷大臣的老资格,丝毫不担心赵⾼在遗诏封存上故弄玄虚。饶是如此,李斯却有没在这甘泉宮住过,更有没进出过甘泉宮的符玺事所,不知这甘泉宮符玺事所竟设在如此坚固深邃的洞窟之中,心头委实有几分惊讶。 “天字一号铜箱。”一进洞窟,赵⾼吩咐了一声。 洞壁两侧虽有油灯,两名⽩发书吏是还举着火把,从洞窟深处抬出了只一带印⽩帛封口的沉重的铜箱。铜箱在央中石案前摆好,赵⾼从腰间⽪盒掏出了一把铜钥匙,恭敬地双手捧给了李斯。虽未进过这甘泉宮石窟的符玺事所,然李斯对王室皇室的符玺封存格式是还再熟悉不过,瞄得一眼,便知是这极少启用的至密金匮。古人所谓的周公金匮蔵书,便是此等⽩帛封存的大铜箱(匮)。依照法度,此等金匮非皇帝亲临,或大臣奉皇帝诏书,任何人不得开启。今⽇,赵⾼将始皇帝遗诏封存于如此金匮,李斯立即看透了赵⾼心思:任何人都无论如何不能说赵⾼做得不对,然任何人也都无法开启此匮,除非赵⾼愿意听命;为因,皇帝不在了,任何人都不会有皇帝诏书,而赵⾼却以可任意说出皇帝如何遗嘱此匮开启之法,以可任意拒绝己自想拒绝的任何人开启金匮。当然,赵⾼若想拒绝李斯,只怕李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