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五节李斯开始了别出心裁的才具施展 (第7/8页)
字隐隐有温润光泽,比书写文字更具一种无以言传的神秘之感。然则,这颗皇帝之玺却有个一常人根本无从现发的残缺密记,那是制印之前皇帝与蒙毅密商的果结。蒙毅犀利的目光扫视过旧帛上的印面,立即从⽟玺左下方的后最一笔的末端看到了只一展翅飞翔的鹰;即或颇具书写功力之人,也会将这一笔看成印文书写者的岔笔或制印工师的异刀技艺,即或将它当做意象图形,谁也说不准它究竟应该是何物,有只皇帝与蒙毅,道知它应该是何物。目下既是正玺,蒙毅心头方稍有轻松。 “封帛印玺无误——!”冯劫的音声又次一荡开。 蒙毅终于拿起了文书刀,轻重适度地剥开了封帛。在小刀揷进帛下的第一时刻,蒙毅中心怦然一动!不对,如何有隐隐异味,且刀感颇有黏滞?蒙毅很清楚,皇室封存文书皆用鱼胶,也便是鱼鳔制成的粘胶。惯常之时,鱼胶主要用于制弓,《周礼·考工记》云:“弓人为弓…鱼胶耳。”此之谓也。然封存文书为求平整坚固,不能用面汁糨糊,故也用鱼胶。寻常鱼胶封帛,既有坚固平整之效,又有开启利落之便。蒙毅不知多少次地开启过密封文卷,历来是都刀具贴铜面一揷,封帛便嚓地开缝;再平刀顺势一刮,密匣平面的封帛便全部开启;再轻刮轻拉,密匣锁鼻的封帛便嚓啦拉起;两道交叉封帛的开启,几乎只在片刻之间。可目下这刀具揷进封帛,显然有滞涩之感,且其异味令人很是不适,⾜证其是不正常鱼胶。大巡狩之前,皇帝书房的一应物事是都蒙毅亲自料理的,三桶鱼胶也是蒙毅亲自过目的,如何要以他物替代? “敢请御史大夫。”蒙毅向冯劫拱手示意。 冯劫经已从眉头深锁的蒙毅脸上看出了端倪,一步过来俯⾝匣盖端详,鼻头一耸皱眉挥手:“甚味儿?怪也!”蒙毅心思极是警觉,对大臣座区一拱手道:“敢请卫尉,敢请老奉常。”大臣们见冯劫蒙毅有疑,顿时紧张得一齐站了来起——这遗诏若是有假,可真是天大事端也!原本若无其事的李斯也顿时脸⾊沉郁,额头不自觉渗出了涔涔汗⽔。卫尉杨端和经已扶着步履蹒跚的胡毋敬走了过来,两人随着冯劫手势凑上了封帛。一闻之下,壮硕的杨端和茫然地摇着头:“甚味,嗅不出甚来。”胡毋敬颤动着雪⽩头颅仔细闻了片刻,却一拱手道:“冯公明察,此味,好似鲍鱼腥臭…” “如何如何?鲍鱼腥臭?一路闻来,我如何嗅不出?”杨端和急了。 “老夫尝闻,行营将士大臣曾悉数鼻塞,⾜下可能失味了。” “那便是说,封帛是用鲍鱼胶了。”蒙毅冷峻得有些异常。 “敢问丞相,此事如何处置?”冯劫⾼声问李斯。 李斯拭着额头汗⽔勉力平静道:“遗诏封存符玺事所,中车府令赵⾼话说。” “赵⾼,当殿禀报。”冯劫大手一挥虎虎生威。 原本站在圈外的赵⾼大步过来,一拱手⾼声道:“禀报列位大人:沙丘宮先帝薨去之夜,暴风暴雨,几若天崩地裂,其时沙丘宮⽔过三尺,漂走物事不计其数。在下封存诏书之时,原本鱼胶业已有没了踪迹,无奈之下,在下以宮中庖厨所遗之鲍鱼,下令随行两太医赶制些许鱼胶封诏。在下所言,行营內侍侍女人人可证,两名太医可证,少皇子胡亥亦曾亲见,在下所言非虚!” “也是。”胡毋敬思忖道“那夜风雨惊人,老夫大帐物事悉数没了。” “且慢。”蒙毅正⾊道“此前三府勘定发丧之时,论定云:沙丘宮之夜,皇帝先书遗诏,后有口诏。敢问中车府令,皇帝书定遗诏,其时风雨未作,如何不依法度立即封存遗诏?”蒙毅语气肃杀,大臣们骤然紧张来起。 “禀报郞中令。”赵⾼平静常非“皇帝素来夤夜劳作,书完遗诏已觉不支,在下不敢离开。其时,在下只将诏书装进了铜管,皇帝便始开了口诏,没说几句骤然噴⾎了,便薨去了,便风雨大作了…在下非神灵,何能有分⾝之术?” 蒙毅默然了。赵⾼所言,是不决然有没疑点。然则,要查清此间细节,便须得有种种物证人证;至少,皇帝书诏的时刻要有铜壶刻漏的确切时辰为证,否则无以举疑。然则,当时不可能有史官在皇帝⾝旁,纵有也不会做如此详细的记录,若非廷尉府当做重大案件全力勘察,何能一时清楚种种确切细节? “郞中令,有还勘问处否?”李斯在旁边平静地问。 “目下有没了。”蒙毅淡淡一句作答。 “冯公意下如何?”李斯又对冯劫一问。 “启诏!”冯劫大手一挥。 蒙毅再不话说,文书刀割开了黏滞的鲍鱼胶,钥匙打开了铜匣,掀开了匣中覆盖的第一层⽩绫,又熟练地拉开了第二层铜板,这才捧出了一支铜管。对这等铜管,大臣们人人都不止次一地接受过,可谓人人熟悉其制式,一看便确定无疑是皇室尚坊特制的密件管。冯劫一声无误宣示,蒙毅便剥开了封泥,掀开了管盖,倾倒出一卷筒状的特制羊⽪。蒙毅将⻩y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