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一节秦国朝野发力谋定对赵新方略 (第2/3页)
#8238;时同在咸阳四门张挂公告。秦国法度森严令行噤止,书、令一到,上下所有官署立即实施。如此未及一月,突发灾情与惶惶人心很快稳定下来,山东商旅与游士移民也大都留了下来。 流火七月,嬴政下书在章台举行避暑朝会,专会一议对赵方略。 李斯总揽会议筹划。虑及对赵战事⼲系重大,李斯请准秦王,将与会大臣予以扩展。在外大臣除了召回王翦、蒙恬、顿弱、姚贾四人,还特意召回了六员新军大将:前将军杨端和、前军主将王贲、骑兵主将羌瘣、左军主将李信、材官将军章邯、辎重将军马兴。六将之外,再特召国尉丞蒙毅与会。 看官留意,上述六将军然虽年青,但是都秦军崭露头角的主力大将,也是后续灭国大战的各方统帅。前将军杨端和持重缜密,是总司前方各军的大将。前军主将王贲是上将军王翦的长子,少年从军胆略过人,凭军功自百夫长千夫长而一级级成为谋勇兼备的将才,军中呼为小⽩起,历来是一无争议的先锋大将。羌瘣乃林胡族人,是⼊秦胡人中罕见的骑兵战将,熟悉李牧边军的骑兵战法,所部由⼊秦胡人组成的三万飞骑是这次攻赵的预定主力之一。左军主将李信,曾任桓龁幕府的中军司马(中军司马,战国大军统帅部之武官,军中司马之首,职司图籍号令,接近于后世的参谋长),多读兵书而富有胆识谋略,崇尚当年名将司马错之奇袭战法,常有出奇谋划,是秦军极富特质的大将。材官将军章邯,执掌全军大型攻防器械之协同作战,精通各类大型兵器,场战机变猛勇更是全军公认。对赵大战多攻坚,章邯军便是秦军攻坚优势之根基,不可或缺。辎重营大将马兴,是赵国马服君赵奢之后裔。长平大战后,赵氏部族因赵括大败而获罪于赵国,马服君之部分族人秘密逃⼊秦国而改姓马氏。马兴少年⼊军,颇具先祖军政两才之能,遂被尉缭、蒙武举荐为总司粮草辎重的大将历史家马非百之资料集《秦始皇帝传》引《广韵》,言赵奢后裔灭赵后⼊秦,为扶风马氏之初祖。马兴来后职任內史郡守。另有史料记载,马兴来后封侯。依秦国法度,马氏若无大功,不能居此要职⾼爵。故,马氏当在灭六国之时有显著战功。综合言之,此六人之中,前四人是对赵战事主力;李信与会,重其战事谋划;马兴与会,则因牵涉全军后援。国尉丞蒙毅与会,则因尉缭多病力有不逮,国尉府事务实施皆在其⾝。 “此次朝会只一事:议定对赵方略。程式铺排,但凭长史。” 朝会首⽇,嬴政只一句话明确了宗旨,之后靠着王案一副只听不说的神态。章台宮笼罩在遮天蔽⽇的山林之中,虽是酷暑却颇见清凉。大臣们人人一⾝轻软⿇布袍,不着汗迹舒适得宜,神⾊却都分外地肃然凝重。秦王只听不说,预定程式且由李斯主持,是这秦国朝会很少见的情形,大臣将军们不能不体察到一种无形的沉重庒力。 “君上之意,欲我等尽其所言也。”李斯对着大臣们一拱手道“对赵方略之成败,秦一天下之要害也。唯其如此,对赵之战便要先明大势。今次朝会第一事,请上卿顿弱备细申明赵国政情。” 话音落点,大臣将军们的目光一齐聚向了这位名家上卿。在秦国历史上,专职邦交而居上卿、上大夫⾼位者,唯顿弱、姚贾两人也。东出以来,姚贾在灭韩与对魏邦交中充分展现了斡旋才具及其伐交威力,经已使秦国朝野刮目相看。而顿弱北上赵燕三年,金钱财货支出大巨,两国政局却并无颠覆性变化,不知情者经已淡忘了顿弱,知情大臣们则多少有了一些疑虑。目下要顿弱介绍赵国政情,大臣将军们自然分外关注。 “君上,列位,顿弱北上三年,路途遥远,消息稀少,赵燕乎似依然如故,顿弱伐交乎似无甚成效。如此者,表象也。”顿弱平静从容的笑语几句,语气转为凝重道“然则就实而论,赵燕两国根基经已大为松动:君王骄奢yin逸,奷佞当道庙堂,才具之士贬黜,大将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