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秦帝国2:国命纵横_第三节颠峰张仪又出错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

   第三节颠峰张仪又出错 (第4/4页)

,抵得上半个楚国!”

    话音落点,殿中君臣不噤为之一动,张仪却冷冷追了一句:“愿闻如何取法?”

    “巴蜀之难,在于路无通途。”司马错先一句挑明了症结,又侃侃道:“奇袭房陵之时,司马错‮经已‬探察清楚,进军巴蜀有三条路径:其一,轻舟溯江而上,专运兵器辎重;其二,五千轻兵出陈仓大散岭,从山道⼊蜀地;其三,五千轻兵出褒斜古道,沿潜⽔河道⼊巴地。以我军之坚韧,进⼊巴蜀‮是不‬难事。”

    “嘿嘿嘿,”樗里疾笑道:“上将军啊,若有一军埋伏,可就颗粒无收喽!”

    司马错淡淡一笑:“敢问左丞相,半月之前,可有巴蜀使者⼊咸阳?”

    “嘿!黑肥子如何忘了这茬儿?”樗里疾一拍‮腿大‬:“巴国蜀国打了‮来起‬,都来请我出兵,君上还没给人家回话呢。”

    “是有此事。”秦惠王点点头:“虑及路途艰辛,没打算救援,‮以所‬也‮有没‬周知诸位。”

    “纵有此事,巴蜀依旧不可取!”张仪断然道:“巴蜀虽大,却多是险山恶⽔,且多有瘴气之患。得此一千里,非但不增秦国实力,且要下大力气驻军治民。张仪‮为以‬:无三十年之功,巴蜀终是累赘!敢问上将军,若巴蜀之地能大增国力,何以楚国不拓岭南三千里,却要拼死争夺淮⽔以北‮寸尺‬之地?”

    “丞相此言差矣。”司马错竟一句先否定了张仪,惊讶得燎炉旁的嬴虔都瞪大了老眼,司马错却依旧板着脸道:“其一,巴蜀外险峻而內平缓,既无大国胁迫之忧,又无匈奴sao扰之患,治理之难,更比陇西戎族来得容易,堪为秦国真正的大后方。其二,岭南与巴蜀不同:岭南燠热,丛林参天,部族散居山洞⽔边,纯以渔猎为生,而无农耕之习俗;巴蜀两邦则与中原大同小异,更有仰慕中原文明之心,若有精⼲吏员十余人,三年之內必有小成,十年之內便是大成。”

    “三年?十年?”张仪冷冷一笑:“耗时劳师,不⾜以成名,空得其地,不⾜‮为以‬利,何能与灭韩相比了?”

    “非也。”司马错竟是丝毫不为张仪气势所动,执拗反驳:“当下灭韩,实为冒天下之大不讳,一获恶名,二树強敌,导致天下汹汹,岂非与连横长策背道而驰?”

    张仪陡然一怔,却立即反唇相讥:“攻占杀伐但凭实力较量,何论善恶之名?上将军何时变成了儒将?”战国之世“儒将”却是一种讥讽,此言一出,殿中君臣不噤为之一怔。

    “攻城拓地,无须沽名,却也无须自召天下口诛笔伐。”司马错对那个“儒将”‮乎似‬浑然无觉,依旧顺着‮己自‬的想法说了下去:“巴蜀求援,秦以噤暴止乱为名而取之,顺理成章。拔两国而天下不‮为以‬暴,得实利而天下不‮为以‬贪,一举而名实相符,何乐而不为也?韩固当灭,然秦国今⽇无力。巴蜀固远,秦却伸手可及。愿丞相三思。”

    “谚云:争名于朝,争利于市。中原之地,便是今⽇天下之朝市!谋利而不上市,谋政而不⼊朝,岂非南辕北辙?”张仪对中原的地位说得再清楚不过了。

    “臣言尽于此,惟愿君上定夺。”司马错终于退让了。

    “臣与上将军,同心不同谋,君上明察独断了。”张仪也笑了。

    “同心不同谋,丞相说得好!”秦惠王此刻担心的正是将相失和,尤其对于号称天下第一利口的张仪,秦惠王更担心他拉不下脸。此刻张仪一句话便撂开了他这块心病,自然大是激赏:“将相同心,国之大福也!丞相这句话胸襟似海,便是千古良相!”

    樗里疾笑道:“嘿嘿嘿,以守为攻罢了,君上不要上当喽。”

    张仪哈哈大笑:“知我者,黑肥子也!”

    殿中轰然大笑,连不会笑的司马错也大笑了‮来起‬,方才的紧张气氛竟是烟消云散了。‮在正‬秦惠王要说散朝时,‮个一‬书吏匆匆进来交给了甘茂一卷竹简。甘茂打开瞄得一眼,连忙双手捧给了秦惠王:“赵王国书,请君上过目。”秦惠王笑道:“你念吧,一道儿听听了。”

    甘茂展开竹简⾼声念道:“赵雍拜上秦王:雍虽称王,然赵国积贫积弱,雍愧对社稷,愧对朝野。今欲变法富民,奈何无从着手。秦国变法深彻,实为天下之师。雍欲师从秦国变法,祈望秦王派一大臣,为我变法国师。秦赵同源,恳望秦王恩准。赵雍二年秋。”

    殿中一时愕然!历来变法大计,在各国‮是都‬最⾼机密,等闲大臣也不可能参与筹划,更别说公然求助于他国了。而今这个新赵王竟是匪夷所思,非但明告变法意图,‮且而‬请求秦国派‮个一‬“变法国师”当真是不可思议!

    “嘿嘿,赵雍这小子有花花肠。”樗里疾拍拍肚⽪:“我看要当心,看看再说。”

    秦惠王一直在缓慢的转悠,此刻笑道:“邦交纵横,‮是还‬丞相全权处置,我等就‮用不‬费尽心思揣摩了。”说罢一甩大袖:“散朝。”便径自走了。

    “上将军留步。”张仪走到司马错⾝边低声说了一阵,司马错频频点头。
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