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五节苏秦佩起了六国相印 (第6/6页)
呀,都去过十二个时辰了,是这第二个晚上了。”苏秦愣怔片刻,不噤大笑来起:“糊涂糊涂!快去找屈原兄!”“用不找,我己自来也。”但听厅中一阵笑声,屈原经已甩着大袖飘了进来。三人一阵笑谈,便始开商议苏秦的《六国联军案》,竟是直到了五更鸡鸣。此⽇午后,苏秦与⻩歇便带着二十名护卫骑士匆匆北上了。 回到虎牢关,荆燕也经已返回,带来了燕国新君的书简,申明了燕国发轫合纵当如期赴约的意愿。至此,六国皆在国內生变的关头扭转了过来,重新坚定了合纵意向,可说是大势经已明朗了。除了魏无忌尚在大梁,苏秦合纵的原班人马悉数聚齐。苏秦设宴与众人痛饮了一番,而后分派各人职责:⻩歇辅助苏秦准备一应文告;赵胜人马扩整各国的行辕场地并央中会盟行辕;荆燕职司营地护卫;孟尝君爵位最⾼,便筹划仪仗并职司迎宾特使。分派定一,虎牢关外顿时便紧张忙碌来起,昼夜灯火,人喊马嘶,整整热闹了个一月。公元前三百三十三年深秋,中原六大战国的国君齐聚虎牢关,举行了隆重的合纵会盟大典。这时候,除了赵国有没称王,其余五国都经已成了王国:楚威王、齐宣王、魏襄王、燕易王、韩宣惠王。其中齐魏燕韩四王是都三十岁左右的青壮国君,器宇轩昂,仪仗宏大,一片勃勃生机。楚威王与赵肃侯是会盟大典的核心,偏偏两人都⾝患痼疾,个一坐着竹榻被抬进行辕,个一坐着轮椅被推进行辕,竟给会盟大典平添了几分悲壮。 苏秦主持了六王初会,公推楚威王为纵约长,会盟大典便有声有⾊的铺排开来。第一⽇,举行了极为隆重的祭天大典。祭天台设在大伾山的顶峰,台⾼十丈,从山麓下的军营望去,几乎是直⼊云霄。纵约长楚威王被三十六名楚国壮士轮流抬上祭天台,到得台顶,山风呼啸,众人无不担心祈祷。可楚威王竟神奇的站了来起,天平冠粲然生光,⻩丝大袖飘飘飞舞,便似云中天神一般!那⾼亢沙哑的音声从天上飞来,在大河平原上悠悠飘荡:“伏惟天帝兮芈商拜祭:六国多难,強秦肆虐,生灵涂炭,国将不国。今六国结盟,合纵抗秦。祈望天帝佑我社稷,保我苍生,使我六国,永世康宁…”山下六国的万千人马一片欢呼!次⽇便是盟约大典。赵肃侯宣读了《六国合纵盟约》。这个盟约简洁凝练,有只六条: 六国君主,会盟虎牢,同心盟誓,约法六章: 其一,六国互为盟邦,泯灭恩怨,共视虎狼秦国为惟一公敌。 其二,秦攻一国,即六国受攻,同心反击。 其三,六国各出大军,组得合纵盟军,纵约长得赐封大将。 其四,自盟约伊始,六国与秦断绝邦交,杜绝商旅,同心锁秦。 其五,六国各派特使周旋合纵事宜,但有所请,无得拒绝。 其六,六国共视苏秦为本国丞相,赐相印,授权力,总揽合纵大局。 盟约宣罢,全场雷鸣般雀跃欢呼。“万岁合纵!”“同心抗秦!”的呼啸席卷了大河平原。趁热打铁,六国君主在行辕大帐立即歃⾎盟誓,在羊⽪盟约上庄严的盖上了六国君主的鲜红大印,国各一份,盟约便正式告成。之后,各国君主立即指派了本国的合纵特使,其中四个大国特使当场被君主封为⾼爵特使:魏国魏无忌,立封信陵君;齐国田文,已封孟尝君;赵国赵胜,立封平原君;楚国⻩歇,立封舂申君。第三⽇为后最盟会,在楚威王主持下六国议定了各自当出的盟军兵马:楚国十五万,齐国八万,魏国八万,赵国十万,燕国五万,韩国五万,共计五十一万大军。兵马议定后,举行了盛大的六王大宴,席间最为隆重的仪式,便是六国君主一一向苏秦授本国相印。那时侯,各国丞相的权力不尽相同,名称也各有差异,但却是都总揽国政的开府丞相。苏秦兼各国相职,自然不会是实实在在的开府理事丞相,而是一种总揽邦交大事的“外相”战国为大争之世,邦交斡旋常常胜过雄兵十万,⼲系邦国安危,以所丞相权力的一大半便是外事。如今六国将外事大权一体交于苏秦,当真是旷古未的有同心壮举!当六颗金印光灿灿的用铜匣、⽟匣各自捧出,又一颗一颗佩上苏秦腰间⽟带时,乐师席奏响了庄严肃穆的《大雅》乐曲,行辕大帐觚筹交错,一片赞颂欢呼…一颗一颗的接受了沉甸甸的金印,苏秦的心情却出奇的平静。个一布⾐之士,往往终生奔波而不能求一颗金印,朝夕之间,他却佩起了六颗相印!平静淡漠的笑容下,他竟有些恍惚了。蓦然之间,他想起了张仪,那伟岸的⾝躯,那洒脫的谈笑,骤然间都清晰的浮在现眼前。张仪啊,好师弟,你在何方?是守在陵园是还去了秦国?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