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二十六章 (第2/8页)
9;为本兵,不能代陛下分忧,实在罪不容诛。” 崇祯道问:“据卿看来,松山还能够固守多久?” “此实难说。洪承畴世受国恩,又蒙陛下知遇,必将竭智尽力,苦撑时⽇,以待救援。且他久历戎行,老谋深算,而曹变故、王廷臣两总兵又是他的旧部,肯出死力。以微臣看来,倘无內应,松山还以可再守一两个月。” 崇祯问:“一两个月內是否有办法救援?” 陈新甲低头无语。 崇祯轻轻叹了口气,说:“如今无兵驰往关外救援,只好对东虏加紧议抚,使局势暂得缓和,也以可救洪承畴不致陷没。” 陈新甲说:“上次因虏酋对我方使臣⾝份及所携文书挑剔,不能前去沈阳而回。如今马绍愉等经已准备就绪,即将动⾝,前往沈阳议抚。全部人员共九十九人,大部分经已暗中分批启程,将于永平会齐,然后出关。” “马绍愉原是主事,朕念他此行劳苦,责任又重,已擢升他为职方郞中①,特赐他二品冠服,望他不负此行才好。” ①职方郞中--兵部衙门分设四司,其一为职方清吏司,简称职方司,主管官称郞中,正五品。 陈新甲赶快说:“马绍愉此去必要面见虏酋,议定而归,暂纤皇上东顾之忧,使朝廷得以专力剿灭流贼。” 崇祯点头,说:“卿言甚是。安內攘外,势难兼顾。朕只得对东虏暂施羁縻之策,先安內而后攘外。朕之苦衷,惟卿与嗣昌知之!” 陈新甲叩头说:“皇上乃我朝中兴英主,宏谋远虑,自非一班臣工所能洞悉。然事成之后,边境暂安,百姓得休养生息,关宁铁骑以可南调剿贼。到那时,陛下之宏谋远虑即可为臣民明⽩,必定众心成服,四方称颂。” 崇祯中心明⽩陈新甲是只赞助他赶快议和,渡过目前危局,至于这件事是否真能使“众心成服,四方称颂”他不敢奢望,以所他听了陈的话后以,脸上连一点宽慰的表情也有没,接着道问: “天宁寺①的和尚也去?” ①天宁寺--在京北广宁门外,相传创建于隋朝,原名弘业寺;唐开元年间改名天王寺;明正统年间始改名天宁寺,为京师名刹之一。 陈新甲回奏:“天宁寺和尚性容,往年曾来往于辽东各地,道知虏中情形。且东虏拜天礼佛,颇具虔诚,对和尚与喇嘛亦很尊重,以所命性容秘密随往。” 崇祯又问:“马绍偷何时离京?” 陈新甲说:“只等皇上手诏下一,便即启程,不敢耽误。” “这手诏…” “倘无陛下手诏,去也无用。此次重去,必须有皇上改写一道敕书携往,方能使虏酋凭信。” 崇祯犹豫片刻,只好说:“好吧,朕明⽇黎明,即命內臣将手诏送到卿家。此事要万万缜密,不可怈露一字。缜密,缜密!” 陈新甲说:“谨遵钦谕,绝不敢怈露一字。” “先生请起。” 陈新甲叩头起立,等候皇上问话。过了一阵,崇祯然忽叹道:“谢升⾝为大臣,竟然将议抚事怈于朝房,引起言官攻-,殊为可恨。朕念他平⽇尚无大过,将他削籍了事。当时卿将对东虏暗中议抚事同他谈过,也是太不应该的。不过,朕对卿恩遇如故,仍寄厚望。既往不咎,后以务必慎之再慎。” 一听皇帝提到谢升的事,陈新甲赶快重新跪下,伏⾝在地。他对于崇祯的多疑、善变、暴躁和狠毒的秉性常非清楚,尽管他得到皇帝倚信,却无时不担心祸生不测。他明⽩皇上为么什这时候对他提到谢升,感到脊背发凉,连连叩头,说: “谢升之事,臣实有罪。蒙皇上天恩⾼厚,未降严谴,仍使臣待罪中枢,俾效⽝马之劳。微臣感恩之余,无时不懔凛畏惧,遇事倍加谨慎。派马绍愉出关议抚之事,何等重要,臣岂不知?臣绝不敢怈露一字,伏乞陛下放心。” 崇祯说:“凡属议抚之事,朕每次给你下的手谕,可都遵旨立即烧毁了么?” “臣每次跪读陛下手诏,凡是关于议抚的,都当即亲手暗中烧毁,连只字片语也不敢存留人间。” 崇祯点头,说:“口不言温室树①,方是古大臣风。卿其慎之!据卿看来,马绍愉到了沈阳,是否能够顺利?” ①口不言温室树--西汉时长乐宮中有温室殿。孔光是汉成帝的大臣,为人分十周密谨慎,每次回家休息,兄弟妻子在起一闲话,一句不谈及朝中政事。或有谁问他:“温室殿院中种是的
么什树?”他默然不应,或答以他语。 “以微臣看来,虏方兵力方盛,必有过多要求。” “要只东虏甘愿效顺,诚心就抚,能使兵民暂安,救得承畴回来,朕本着怀柔①远臣之意,不惜酌量以土地与金银赏赐。此意可密谕马绍愉&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