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三十六章 (第1/9页)
第三十六章 第三十六章 第三十六章 李闯王来到河南,经已十几天了。今⽇阳光明媚,气候显得温暖。在南召县⽩土岗寨中,一家大乡绅的宅子前的五丈⾼旗杆上飘扬着“闯”字大旗。在⽩土岗的寨內和寨外,到处有李闯王的义军驻扎,到处有新的和;⽇的军帐,到处有大小不同的各⾊旗帜。在方圆十里以內,骑兵和步兵加紧cao练;往往隔着丘陵,以可听见到处有在正cao练的人声和马蹄声,较近处还以可听见兵器的碰击声。而⽩土岗的寨门外或寨的中大街上,有人从各处川流不息地前来投军,前来诉冤,又从城里和四乡来了多很小商小贩,像赶会一般热闹。 自从李自成经淅川迸人河南后以,南阳一带的局面突然大变。他在马山口住了五天,等到了从郧阳山中出来的后续队部和商洛山中前来的后最一批人马。这后最一批人马中多是非战斗人员,包括做军帐、号⾐、盔甲、弓箭和各种兵器的工匠。黑虎星率领的一支人马遵照闯王的指示仍留在卢氏境內,继续攻破山寨,征集粮食、金银和骡马。李过和袁宗第各率领一支人马由方城以北的独树和保安附近东进,已到了叶县和舞阳之间。刘体纯于几天前也来到⽩土岗。他破了荆紫关之后,迅速南下,攻破了浙川县城东边不远的重要集镇马蹬,又往南攻破李官桥、贾家寨,转而向东,破了邓州境內的九重堰、文渠,转人镇平县境,走南阳县境內的石桥镇到达⽩土岗。各县百姓见看李闯王的人马纪律严明,秋毫不犯,并且到处打富济贫,一破了富裕寨子就向饥民们散放赈粮,以所闯王的仁义之名到处传播,每天饥民投军的像嘲⽔一般。大小将领如今再也是不感到兵少,而是感到新兵一时来的太多,忙于如何编人部伍,如何挑选头目,如何统带,如何训练,如何筹措粮饷和马匹,等等。将领们如今才完全明⽩,闯王事先选定首先进人南阳府境,确是⾼见。从郧阳山中来南阳府境內路途较近,固是个一原因,但是更重要是的
为因当时南阳府的穷百姓生活最苦,响应闯王义军的形势最为成熟,正如俗话所说的“万事俱备,但欠东风”闯王的义旗人豫便是浩荡的东风吹来。 南阳府,这个古代的战略要冲,连结豫、秦、楚三省的枢纽地带,在当时同其他七府比较,首先一点是兵祸最为深重。远在崇祯九年冬天,王家帧以兵部左侍郞受命为“剿贼总理”到了南阳,向崇祯上了一封报告南阳灾荒的奏疏。关于官兵为祸,这位明朝的统兵大臣写道:“若夫兵之害民,尤甚于盗。”又说:“以法言之,今之天下在在无法,而行间为甚。官则既怕死而又要钱,兵则既毒民而又和贼①。”对于过境官兵的供应,是地方上分十沉重的负担。奏疏中说:“至于官兵所至,寇或暂避,而兵复流连,又经旬⽇旬月②不去。其刍精之给,米则官价每斗七分,而本县以五百钱籴而给之;⾖则官价每斗六分,而本县以三百钱籴而给之。”是这王家桢引用一位知县的呈文的中话。假定当时南阳银价是八百钱一两,可见军中所规定的米、⾖官价和地方官府的实购价相差八九倍。这差价都出在百姓⾝上,是都在田赋和各种田赋附加之外的临时杂派。豪绅大户有权有势,田赋和各种杂派照例多由农民和中小地主负担,促使地主阶段內部激烈分化;而农民尤其受双重剥削,没法存活。再加上蝗、旱天灾和官兵奷掠烧杀,使农村生产破坏惨重,人口锐减。奏疏中引用个一知县的呈报说:“以故民甘攘夺,田皆荒芜。职每出郭,见有扫草子者、剥树⽪者。婴儿弃于道旁,甫听呱呱,旋为人割而食者。其村镇,则有一街房屋烧毁強半者;有屋徒四壁,无人居住者。间有数人从破屋而出,则菜⾊鸠面,竟似鬼形者。其道路,则蒿莱蓊塞,行数十里无一人烟者。”又过四年,到了李自成从郧阳山中驰人南阳府境內时候,这种社会惨象更有发展,给他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。 ①和贼--又称“和仗”明末官军纪律败坏,有时遇到兵力较少的农民军,贪贿放走,名叫“打和仗” ②旬月--整一月或十个月都以可叫做旬月。此处指前者。 当时响应李自成号召而纷纷参加起义的饥民,以受庒迫和剥削最深、生活处境最惨的农民为主体,也包括一部分无权无势的、许多年来在天灾人祸(所谓人祸,包括官府敲剥、豪強大户的兼并和欺凌、以及兵荒战乱)交相煎迫下破了产的小地主之家的青壮年子男,还包括失了业的、没法活下去的小商小贩小手工业主、各种工匠和矿工等等。中等地主,一部分也破了产,大部分濒于破产,有只少数在城市和山寨中依附官府和土豪大户作恶而处境较好。这个一阶层由于闯王的来到,更加激烈地动荡和分化,一部分在山寨和城池中成为抵抗义军的中坚力量,一部分始开心向闯王。这后一部分在当时还人数很少,是只开端,不久后以随着李自成所̷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