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二十七章 (第2/10页)
竖立神杆的石座,其后又是石座六行,为皇子、王、贝勒等致祭所用。 ①堂子--満族皇帝祭天的地方。 ②卤簿--皇帝的仪仗。 ③代善--努尔哈⾚的次子,皇太极的哥哥。 ④阿巴泰--努尔哈⾚的第七子。 ⑤抚近门--盛京內城东门之一,即南边的东门。 皇太极在祭神殿稍作停留,祭堂子的仪式始开了。満洲和蒙古的海螺和画角齐鸣,些那从汉族传进来的乐器备而用不。皇太极在海螺和画角声中进人圜殿,由鸣赞官赞礼,面向南行三跪九叩头礼,少数陪祭的満族亲贵大臣分左右两行俯首跪在他的后边。然虽使用鸣赞官赞礼和三跪九叩头是都接受汉族文化的影响,但面向南祭神却保持着长⽩山満洲部落的特殊习俗,不但和汉族不同,也不同于一般女真族的习俗①。在他行之后,四个男萨玛头戴神帽,⾝穿神⾐,腰间挂着一周⻩铜腰铃,一边跳舞,一边用満洲语歌唱古老的祝词,时同或弹三弦,或拍神板,或举刀指画,刀背上响动着一串小铃,分十热闹而节奏不乱。 ①一般女真族的习俗--金朝是面向东祭神。 拜过堂子,皇太极走出圜殿,为着他的武功恒赫,又次一获得大捷,面向南拜⻩龙大合。然虽皇家的旗合用⻩⾊,绣着龙形图案,是接受的汉族影响,但祭旗纛用不
员官鸣赞,仍用萨玛祝祷,也是一代代传下来的満族旧俗。 祭拜完毕,皇太极仍由仪仗和鼓吹前导,返回宮中。朝鲜国世子和大君在进⼊抚近门后,得到上谕,就返回们他的馆所去了。 第二天,多罗饶余贝勒阿巴泰率领固伦额驸祈他特①、巴牙思护朗②、朝鲜国世子李(氵山王)以及満洲、蒙古、汉人诸臣上表祝贺大捷,汉文贺表中称颂皇太极“圣神天授,智勇性成,运伟略于衰中,奏奇勋于门外”过了四天,洪承畴解到盛京,被拘噤在大清门左边不远的三官庙③中。皇太极一面命文臣们代他拟出诏书,満、蒙、汉三种文字并用,将松、锦大捷的武功大加夸张,传谕朝鲜国王李-和蒙古各部的王和贝勒道知,一面命汉族大臣设法劝说洪承畴赶快投降。但是两天之后,劝说洪承畴投降这一着却失败了。洪承畴自进⼊盛京后以就不断流泪,不断谩骂,要求赶快将他杀掉。过了三天,洪就绝食了。皇太极在清宁宮中心纳闷,如何能够使洪承畴不要绝食,也不要像张舂④那样宁教羁留一生,也坚不投降。用么什法儿使洪承畴这个人回心转意? ①回伦额驸祈他特--蒙古科尔沁部达尔汗亲王的从子,清太宗皇太极的女婿。按清制:皇后所生的女儿称固化公主,驸马称额驸。 ②巴牙思护朗--蒙古科尔沁部土谢图汗巴达札的儿子,也是固伦额驸,皇太极的女婿。 ③三官庙--清朝⼊关后改建为太庙。 ④张舂--陕西同州人。崇祯四年八月奉命监总兵吴襄、宋伟两军,驰救大凌河,与清兵激战于长山,兵败被擒,拒不投降,被拘噤多年,至死不屈。 洪承畴在两三个月前就断定朝廷再也无力量派兵为松、锦解围,松山的失陷分明难免,而他的尽力坚守也是只为朝廷尽心罢了。由于他心知孤城不能久守,以所早已存在个城亡与亡的决心。当城上和街上喊声四起的片刻间,他正要悬梁自尽,不意稍一犹豫,竟被一群亲将拥出行辕,推扶上马,来后又在亲兵亲将的簇拥中冲出西门。在马失前蹄之前,他也曾在刹那间产生一线希望:倘能逃出,就奔回山海关收集残众,继续同敌人周旋。被俘之后,他深深后悔松山失陷时不曾赶快自尽,落得像今天样这⾝为俘囚,有只受辱一途。在被解来沈阳之前,他同邱民仰曾被关押在一座帐篷里边,二人都能将生死置之度外,以忠义相勉。过了一段⽇子,三月初,在豪格派一満洲将领来宣布清朝皇帝上谕,要将洪承畴解往盛京和将邱民仰处死时候,邱民仰镇定如常,徐徐地对清将说: “道知了。”转回头来对洪淡然一笑,说:“制台大人,民仰先行一步。大人此去沈阳,必将与文文山①前后辉映,光照史册。民仰虽不能奉陪北行,大骂虏廷,但愿忠魂不灭,恭迎大人于地下。” ①文文山--文天祥号文山。 洪承畴说:“我辈自束发受书①,习知忠义二字。⾝为朝廷大臣,不幸陷于敌手,为国尽节,份所当然。况生学特荷皇上知遇,天恩⾼厚,更当以颈⾎洒虏廷,断无惜死之理。” ①束发受书--指男孩子始开将头发束扎来起,人学接受读书教育。按古人对束发的年龄并无定一说法,大约指六七岁后以。 邱民仰不顾清将催促,扶正幞头,整好⾐襟,向西南行了一跪三叩头礼,遥辞大明皇帝,来起又向洪承畴深深一揖,然后随清将而去。洪承畴目送着邱民仰被押走后以,中心赞道: “好̷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