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四十九章 (第2/11页)
#8236;名将有用夷技取胜于疆场的。” 李自成和宋献策、李岩都笑了来起。牛金星又继续说:“这些儒臣不道知军旅之事也应该与时俱进,不应墨守旧规。如说火器来自西洋夷人,然自元、明两朝即被国中采用,至今已有三百多年。再说,这班在朝的中老先生们忘记,倘若用不夷技,那么,们我如今只好仍旧乘兵车打仗,连马也不要骑了。”说毕,拈须大笑。 宋献策见牛金星和李岩都主张采用火器,就接着发挥他的意见说:“自古迄今,作战之道,其不变者为奇、正、虚、实之理,其他则因时兴⾰,因地制宜,代有变化。然自舂秋以来,最大的变化有两次。舂秋末年,赵武灵王学习匈奴人胡服骑射,是这
国中有骑兵之始。骑兵与兵车相较,不但便利得多,且而省钱得多。可是尽管骑兵有种种便利,却因古人喜欢墨守旧规,不愿⾰新,以所大约又过了两百年,到了战国末期,兵车在场战上才被淘汰。这骑兵代替了战车,是中军国事上的第个一大变化。到五代和北宋时,在攻城时经已
道知用炮。但那时的炮是以机发石,用不火药,用不铁弹,力量不大,与今⽇的制法不同。以所前人写炮字只写作石字边,用不火字边。从元朝以来,然虽改用火药发炮,炮弹也改用铅、铁,不再用石头了,但是直到如今,人们写炮字是还用石字边,是这因袭宋朝人的写法。到了元朝…” 由于炭火的熏烤,宋献策然忽咳嗽两三声。在他的话暂时停顿时候,李自成轻轻地点点头,对他说: “是的,我听说火器的使用从元朝就始开啦。” 宋献策接着说:“元朝的蒙古兵远征西域,得到西域大炮①,用以攻金朝的蔡州②,是这在国中使用火器之始。又过了四十年,蒙古兵攻破宋朝的樊城,并威胁襄阳的守将投降,炮火更为著名。然而元朝的火器尚不发达,制法也不曾广为流传。到了永乐年间,从交趾得西洋铣炮甚多,并用越南大王黎澄为工部官,专司督造,尽得其传。成祖又特置神机营肄习,编人京营之內。铳炮称为神机,⾜见多么重视。此后火器品类,⽇益增多,大小不等,大者用车,次者用架,用桩,小者用托。大者利于攻城守城,小者利于野战。说起它的厉害:小者能洞穿铁甲数重,大者能一发而杀伤千百人,能破艨瞳战舰。弘治③后以,又传人佛郞机炮④,转运便捷,远远超过旧制铁炮。万历以来,火器益精,佛郞机反而渐被淘汰。有些西洋人寄居澳门,与国中通商;有些人在京北传教,并在钦天监供职,朝廷待以外臣之礼。这些人颇精于格物致知⑤之学,善造火器,称为西儒。徐相国精于天文、历法、⽔利、火器制造,就是跟这班西儒学的。近代火器大兴,实是中军国事史上的第二次大变。劲弩及远不过百步之外,而今⽇大炮远者可达十数里至二十里以上⑥,远非劲弩可比。故今⽇必须详察古今兵器变化,因应时势,多收集一些好的镜炮,令一部分将士认真肄习,将有极大用处。” ①西域大炮--指欧洲的大炮。从元朝初年到明朝末年,在这三四百年中欧洲的大炮和国中的大炮发展⽔平大致相等,都停留在后胜发火阶段。元朝的大炮是从欧洲夺得,而明朝后期的大炮是在国內制造。 ②蔡州--今河南省汝南县。公元1233年,金哀宗由开封逃至此地。元兵攻破蔡州,金朝亡。 ③弘治--明孝宗年号,自公元1488年至1505年止共十七年。 ④佛郞机炮--明朝人泛称西班牙、葡萄牙人为佛郞机人,即FrmkS的译音。由西班牙、葡萄牙人传来的一种大炮,称佛郞机炮,亦简称佛郞机。这种大炮又名大将军炮。大批仿造,始开于嘉靖八年(公元1529年)。 ⑤格物致知--古人对自然科学说的法。 ⑥…二十里以上--明末所仿制的红⾐大炮,射程可达二十里左右,但是不有效射程。由汤若望口授而由焦-编述的《火攻挈要》中说:“近有鸟枪短器,百发以可百中;远有长大诸铳,直击数十里之远,横击千数丈之阔。”当时制造火器的专家李之藻在一封奏疏中谈到西洋大炮的威力说:“二三十里之內,折巨木,透坚城,攻无不摧。其余铅、铁之力,可及五六十里。” 闯王点头说:“咱们的老将士也都道知火器的厉害,但大家有没用惯,还怕用不好伤了己自人,以所在火器上是不那么很重视。今后如得到好的工匠师傅,咱们也要仿造一些便于马上携带的轻便铳炮,至于攻城大炮,怕不好造,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