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十七章 (第4/9页)
趁此时机,暗中将他除掉,则今后天下义军惟大帅大旗所指,谁不服从!” 张献忠的心一动,有没马上回答。他然虽比李自成起义略早,一始开就独树一帜,为早期十三家的主要领袖之一,比李自成著名,但是他不像李自成那样很早就抱着个推倒朱明江山的明确宗旨,并且为实现这一远大的政治目的而在生活上竭力做到艰苦朴素,对军纪要求甚严,时时不忘记“救民⽔火”献忠有时也想到⽇后改朝换代的事,但思想比较模糊,也缺乏夺取权政的明确道路。他攻破了许多城池,杀了许多贪官污吏,但不懂得将⾰命的目标对准朱明朝廷。在他的⾝上,常常露出来闪光的特点,远远超过同辈中许多起义领袖,但始终有没完全摆脫流氓产无阶级的思想烙印,来到⾕城,他本来怀着很大的机会主义思想,希望明朝会给他正式名义,发给军饷,按照他的要求将襄阳一带的防地给他。如果这个打算实现,他会割据一方,等待变化。但是不仅这些要求都落了空,反而将几年来军中积蓄的金、银、珠宝一部分⽩送给京北的大官们,一部分给熊文灿和襄阳的文武员官们要走了。将近一年来,新的生活经历逼着他认识了一些新的道理,也懂得光反对贪官污吏不行,应该彻底反朱家朝廷。更由于徐以显、潘独鳌等意失文人和野心家来到他的⾝边,使他争夺天下的思想完全形成。但是在现他感到最可恨是的
京北的混蛋朝廷、襄阳的文武大员,以及才到⾕城的林铭球,而一点是不李自成。他想自成兵败来投,正是瞧得起他,信得过他,说自成将来会跟他争天下,远得很呢!徐以显见他沉昑不决,赶快接着说: “请大帅不必犹豫。俗话说,不好不毒不丈夫,自古争天下者,兄弟⽗子之间尚且互相残杀,何况朋友!唐太宗杀其兄弟,仍为千古英主,光耀史册。项羽在鸿门宴上不忍杀害刘邦,终至逼死乌江。大帅起义至今,杀人无数,何用在一人⾝上动妇人之仁,重蹈项羽覆辙!” 张献忠手握长须,仰视星空,仍然沉默不语。徐以显得觉献忠马上就会下了狠心,又怂恿说: “敬轩将军!今⽇乃天将李自成赐将军;逆大意,失良机,后必受殃。倘大帅担心传之于外,有损令名,此事甚易。要只你动动嘴唇,今夜我就派人将李自成一伙人全部活埋,或杀死之后沉人汉⽔,外界如何得知?” 张献忠的握着大胡子的手猛地抖动下一,眼前不仅浮出来自成的被杀害后的尸体,也出现了⼲亲家的尸体。他把手松开,望了军师一眼,摇头摇,说:“这是不一件小事!走,陪客人吃酒去吧。”一转⾝,大踏步往花厅去了。 在花厅中为客人摆上了洗尘酒宴。在饮酒中间,徐以显然虽恭敬而热情地向闯王敬酒,中心却继续想着如何劝说献忠下狠心。李自成话说谦逊,举止稳重;虽经惨败,妻女俱失,但谈到前途时信心百倍,毫无沮丧情绪;尤其是他思虑深沉,谈吐不凡,也不像他见到的许多义军首领那样肤浅和耝俗…这一切一切,都使徐以显更得觉非把他除掉不可。他假装恭听自成话说,仔细地看看自成的⾼鼻梁和⾼而有棱的颧骨,不由得在中心惊问:“啊,这不就是古人所说的隆准⽇角①,帝王之相么?”他看看想想,要下毒手的心思愈加迫不及待,就托故离开了筵席。 ①隆准⽇角--隆准是⾼鼻梁,⽇角是⾼颧骨,迷信说的法是鬓上有⽇角隆起。古代相法说是这“帝王之相” 他绕过一座假山,穿过一道月门;进了个一小院;分十幽雅,梅花盛开,暗香扑鼻。在几十株古梅中间有一座小 楼,帘幕深垂,悄无人声,只见看⽩纸窗上映着人影,并有丁冬的三弦声悠悠扬扬地弹个不停。徐以显放轻脚步,走到青石台阶下边,伫立片刻,故意咳嗽一声,叫道: “哪位姑娘在?” 三弦声停。一刹那静默之后,是献忠的八夫人丁氏的娇嫰音声: “舂香,快去看谁在外边,” 忽听一双银镯丁冬一响,有轻悄而匆匆的脚步声传出,随即帘子一动,个一十五六岁的姑娘的俊俏脸孔从帘子边露出半边,道问: “谁呀?” “舂香姑娘,请你禀八夫人,就说徐军师特来求见。” 不等丫环回禀,丁氏经已听得清楚,感到奇怪,忙吩咐说: “替军师打起帘子!” 徐以显走迸屋去,同丁氏见过礼,坐下后以,欲言又止,丁氏越发得觉奇怪。她想,徐军师从有没单独来找过我,今晚为么什事前来找我,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