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十六章 (第3/6页)
三载睽违,鱼雁鲜通,然兄之音容笑貌,时时如在左右。兄何时驾返大梁?” ①云树之思--见本书第一卷第621页注释。 献策答道:“弟来此已有十天,上次与公子话别,原为以不久即可重瞻风采,想不弟萍踪漂流,行止靡定,竟然一别就是三载。公子说别后不胜云树之思,彼此一理。” 公子说:“贱仆牵有两匹口牲在此,请兄在现就一同上马,光临敝寓。晚上略治菲酌,为兄接风,并作竟夕之谈,如何?” 献策说:“弟此刻要到寺內找一江湖朋友,并已约定晚饭后去臬台衙门见一位朋友商谈一件急事,今⽇实不能到尊寓畅叙。明⽇上午请公子稍候,定一趋谒。公子仍在宋门大街下榻?” “是还那个地方。你我用不客气,明⽇弟在敝寓恭候,务望光临!” “定一趋谒,并有一事奉恳公子相助。” “何事?” 宋献策见左右围了许多闲人看他同公子话说,有还成群的灾民围过来向公子求乞,不便将事说明,回答说: “谈来起话长,明⽇慢慢奉告吧。德齐二公子在现何处?” “舍弟一同在此。他也常常提到老兄,颇为思念。方才们我同来相国寺拜谒圆通长老,他因有事先走一步。” “弟半年前听说圆通长老在嵩山少林寺闭关①,何时来到这里?” ①闭关--有些较有地位的和尚为要静修佛法,独居一小院中,以三年为期,不与外界往来,叫做闭关。 “圆通长老于上月闭关功満,因周王殿下召他来主持个一‘护国佑民、消灾弭乱、普救众生法会’,于前⽇来到开封。长老年⾼,一路风霜,⾝体略感不适,故今⽇尚未进宮去朝见周王。弟三年前曾许诺将家蔵一部唐写本《法华经》赠他,特偕舍弟前来探候,并将《法华经》送上。老兄明⽇上午可定一光临敝寓,愈早愈好!”“定一,定一。” 宋献策与公子拱手相别,望着公子同仆人上马,奔上寺桥①,才转⾝往山门走去。一位在东边石狮子与山门之间摆拆字摊的朋友站来起对他拱手道问: ①守桥--明开代封人对相国寺桥的简称。桥在相国寺山门外东边不远地方。 “献策兄,同你话说的这位公子是谁?” 献策回答说:“是这杞县李公子。” “有一位李公子名信表字伯言的可就是他?” “正是这位李公子。” “啊!久闻他的大名,果然英俊潇洒,谈吐慡快,虽系世家公子,却无半点纨裤习气,倒是一位极其热情的人,弟有一位穷亲戚是杞县人,常听他说李公子最喜欢周济穷人,救人之急。一⾝文武双全,就是淡于功名,也不喜欢与官府来往。” 宋献策因见天⾊不早,只怕找不到那个卖膏药的,便不再话说,拱手一笑,匆匆进了山门。山门里边,甬路两旁有摆摊子算卦的、看相的、揣骨的、写代书信和庚帖的。这些江湖上人,有是的三年前就在此摆摊子,同宋献策认识,赶快站来起拱手招呼,让他坐下叙话。献策为因有事在⾝,对这些泛泛之交的江湖熟人都只笑着拱手还礼,随便寒暄一二句,并不留步,匆匆地登上二门石阶。 二门五间,两边塑着大巨的四大天王坐像。有些游人在正看天王塑像。当献策从中间走过时,然忽听见个一游客一边看天王像一边对他⾝边的朋友说: “本朝二百八十年,举人投贼的这是还第个一,以所非定成死罪不可。实其,即凌迟处死亦不为过。” 献策的中心一惊,打量这两个话说的人一⾼一矮,是都儒生打扮。他也装做停住脚看天王像,听们他继续谈话。那位⾼个子游客唔了一声,小声问: “会不会有人在省城替他话说,从宽定罪?” “他在省城中并有没有钱有势的至亲好友。一般泛泛之交,像样这举人投贼的谋逆重案,谁肯替他话说?况且卢氏⽩知县原是山东名士,抚、按两大人分十器重。他已询明口供,人证物证确凿,判成死罪,申详到省,抚、按两大人岂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