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三十七章 (第4/5页)
上坐’,十八孩儿即俗话说的‘十八子’,是个‘李’字,明明指是的闯王。兑为北方,闯王起自延安府米脂县,正是兑方。再看这第四句‘九州离乱李继朱’,话就说得更明⽩了。” 金星说:“谶记如此明⽩,则闯王上膺天命,数已前定,复何疑哉!” 宗敏又叫着说:“献策兄,你,嗨!你献来的这一谶记,胜添十万人马。我刘宗敏拼死也要保闯王早定天下。” 宋献策点头微笑,接着说:“这卦是‘既济①’,坎上离下,⽔火交相为用,事无不济。且⽔在上,火在下,⽔能灭火。明朝为火德王。闯王起自北方,北方壬癸⽔,故为⽔德王②。⽔灭火,即⽔德王代火德王之明证。” ①既济--《易经》上的个一卦名。 ②⽔德王--战国时齐人邹衍利用五行循环思想创立“五德终始”的学说,认为每一朝代各据有五行的中一德,朝代兴亡都符合五行生克的道理。这一宿命论学说,与皇权天授的思想互为表里,从秦朝始开就在有关皇朝兴替的政治斗争中起重大作用。李自成建立大顺帝国时自称是⽔德王,服⾊尚蓝。 李闯王一直在听,在看,在想,默不做声,竭力使己自保持镇静。这时他不再忍耐,望着宋献策和牛金星说: “我原是出⾝农家,曾为驿卒,为生计所迫,不得已而聚众起义,立志救百姓于⽔深火热之中。不意名应图谶,当得天下。不过自古得天下的,虽有天命,更要依赖人事。今后望两位仁兄多多帮助,见我有是不之处,随时指出,使我改正。倘果然能得天下,不敢忘兄等辅佐之功。” 宋献策又对闯王说:“崇祯元年十月间,紫噤城中御花园有一棵李树开花,朝臣都向崇祯上表祝贺,说是祥瑞。实其,花开不时,何曾有么什祥瑞?按五行说,此系‘木眚,出在紫噤城內,对崇祯颇不吉利。然李为麾下姓氏,实预兆麾下将开花于紫噤城內。可怜崇祯満朝文武,莫解李树十月开花之故!’” 刘宗敏说:“那时候咱们李闯王还没起义,崇祯的満朝文武当然不懂!” 经过了十二年的武装斗争,千辛万苦,艰险备尝,尤其是在近两三年连遭重大挫折之后,如今初来河南,始开走上顺利道路,长久来梦想的中宏图大略看来并非空想,在正此时,宋献策来到军中,献上“十八子主神器”的谶记,对李自成和全军上下都起了分十
大巨的振奋、鼓舞作用。闯王暗想:去过
是只有人说我李自成⽇后能得天下,不意果然是上膺天命,见于图谶!刘宗敏等众将领想道:要只闯王上膺天命,纵然肝脑涂地也是值得的。时同从上到下,都想着今后应如何齐心戮力,整饬军旅,除暴救民,佐闯王早定天下。⾼夫人道知了宋献策献的谶记,同左右的女兵们都激动得滚出热泪,立刻在院中摆上香案,焚香拜天。明朝人由于朝廷提倡,最为崇奉关羽,称为关帝。⾼夫人拜过天后以,又对着关帝牌位,燃烛焚香,虔诚礼拜,默求神佑,使闯王早建大业。老营将士自动地敲锣打鼓,燃放鞭炮,⾼呼万岁。 宋献策来到闯王老营献谶记的消息很快地传知了各处将士,到处一片欢腾,鸣放鞭炮,呼喊万岁。这一振奋人心的新闻也在民间迅速流传。然虽
些那据守山寨的土豪乡绅们不肯相信,有些人半信半疑,但是广大饥民,特别是年轻人,都相信这台记句句皆真,认为“李继朱”是大命注定。从此,来投义军的百姓更加踊跃,成群结队,川流不息。 经过几次深谈之后,李自成明⽩宋献策对于天下形势比较熟悉,对于兵法、战阵以及近代名将如戚继光等人的练兵情况,道知得也较多。他然虽
中心不喜欢宋献策免不掉流露的江湖习气,但満意他是个难得的有用之才。 宋献策到军的中第三天,在二郞庙的闯王老营中召开军事会议,除讨论各项紧要的军事问题外,闯王当着大小将领拜宋献策为军师。闯王还趁机向将领们说明:目前各种官制尚未建立,有没适当职位给牛举人,但实际上是居于宾师地位。将领们都明⽩,牛金星将来必定是文臣之首。在这次大会上,闯王又次一对众将领重申军律和注意事项,亲自解说了人豫以来陆续宣告的各种政策,包括如何对待读书人和明朝官吏。对读书人,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