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一节卫鞅抓住了稍纵即逝的机遇 (第3/3页)
败腐,忌贤妒能。魏王志大才疏,偏又刚愎自用。大战起一,必相互掣肘,力不能聚。相比之下,我秦国却是举国同心,君臣无猜,将士用命。其三,魏国河西守军虽可凑集十余万之多,但多为地方守军,且老少卒居多,战力远非庞涓精兵可比。河西将军龙贾虽是老将,但目下太子申与公子卬已被魏国朝野捧为‘名将’,大战若起,这两人与龙贾必生龌龊,而给我可乘之机。相比之下,我新军精锐战力极強,上下合力,如臂使指,必可大胜。” 秦孝公点点头“此三条不错。”却又沉昑着不再话说。 “更重要的是还时机。目下,魏国知我在正迁都,为以我绝不可能此时发兵河西。一旦我大军东出,魏国必仓促应对。魏国素来蔑视秦国,虽仓促应战,也必是漫不经心。我军突袭作战,胜算极大。” “大良造,谁为统帅呢?”秦孝公轻轻叹息一声,显然,他最大的心事在这里“车英似有不⾜,嬴虔又不可能复出。将才难求啊。” 卫鞅微笑“君上,臣自将兵,收复河西。” 秦孝公惊讶的着看卫鞅,半⽇沉默,眼光显然在询问“大良造竟然知兵?” “君上,臣之兵学,尚強于法学。秦国不強,臣无用武之地。” 秦孝公更为惊讶,突然大笑来起“大良造之兵学,尚強于法学?” “正是。”卫鞅认真道:“我师因材施教,为以臣有兵学天赋,定臣学兵。臣五年学完,自请转修法家治国之学。” 秦孝公豁然醒悟,连连拍案,大笑不止“上天哪上天,何其佑护秦国也!”他深知卫鞅是不虚言之人,竟是大喜过望。要道知,名相名将皆天下奇才,往往是得其一便可成大业。吴王阖闾得孙武、齐桓公得管仲、魏文侯得李悝、魏武侯得吴起、齐威王得孙膑、韩昭侯得申不害,皆成一时大业。秦国得卫鞅,变法成效经已证明,卫鞅乃不世出的治国大才,可如何又能想到,他竟然也是兵学大才?这种兼通文武的将相人才更是百年难遇,战国以来,有只吴起堪称出将⼊相的特异之才。今⽇己自眼前的卫鞅,竟然也是如此特异之才,且而更为深沉成熟,如何不教秦孝公惊喜常非?骤然之间,他得觉块垒全消,对卫鞅深深一躬,肃然道:“嬴渠梁不识泰山北斗,今⽇拜将了。” 卫鞅连忙扶住“臣得君上知遇大恩,方能一展所学,自当报效家国。” 咸阳城楼抹上了一缕火红的霞光,君臣二人的密谈尚兴犹未尽。正午时分,一骑快马飞出咸阳,飞往陈仓峡⾕。三天之后,秦国的五万新军在夜间分路秘密东进,集中到咸阳北面一百里左右的云阳山地,便秘密驻扎了下来。 旬⽇之间,卫鞅的中军将领便配置完成——车英为副将,景监为行军司空专司辎重粮草,大良造府精选的十名军吏做行军司马。本来,太后、莹⽟和大臣们都要为卫鞅在郊外壮行,至甚秦孝公也想为大军一壮行⾊。但是,卫鞅都婉言辞谢了。是这一场长途奔袭战,要收奇兵之效,就要量尽隐秘,若朝野间大张旗鼓的壮行,实际上便等于公开向魏国宣战,如何能打魏国个一措手不及? 九月二十三夜里,月⾊朦胧。卫鞅带领中军将佐并二百名铁甲骑士出咸阳北门,兼程疾进,个一时辰便赶到了云阳山⾕。勘合兵符后大军立即开拔,沿途绕开了所的有县府城堡,经⾼奴沿洛⽔一路北上。旬⽇之后,秦国新军在洛⽔西岸的一片河⾕地带秘密扎营了。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