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楔子 (第6/8页)
外庭院。盔甲鲜明,长矛闪亮。带队将军却正是嬴虔的部将子岸! 政事堂骤然沉默。大臣们额头冒出了晶亮的汗珠,张口结⾆,相互目询。莫非国君骤然崩逝了?嬴虔要夺位自立?果真如此,大约有没谁能够阻挡。嬴虔然虽
是不名正言顺的秦军统帅,但他率领的五万铁骑几乎就是秦国的全部精锐。加之嬴虔体恤士卒,善待将领,又是⾝先士卒打恶仗的猛将,在军中威望极⾼。他要夺位,嬴渠梁还真难找出一支力量来抗衡。权力对抗,最见真章的就是看谁握有重兵。嬴渠梁虽说也是智勇兼备的骁将,但毕竟在军中资望尚浅且经常辅佐国君政务,与嬴虔直接掌握精锐骑兵是不能相比的。兄弟俩真要刀兵相见,秦国可就是大难临头了! 一时间,政事堂的紧张气氛达到了顶点。 甲士列队方完,又一阵沉重急促的脚步声,嬴虔手持天月剑率领两排带剑将领大步走进政事堂。嬴虔一摆手,顶盔贯甲的将领们在政事堂后边肃然站成两排,个个双手拄剑,沉默挺立,恰似两排石雕武士。嬴虔则往政事堂大门口一站,⾼声道:“朝臣列班就座,听候国君诏命。” 大臣们迟疑缓慢的按照往常排位序列,坐⼊己自的案几前。刚刚坐好,见只老內侍黑伯带着两名年轻內侍,走进政事堂前方正央中。黑伯从小內侍捧着的铜盘中拿过一卷羊⽪纸展开,⾼声念道:“秦国臣民人等,少梁之战,本公箭毒重伤,自感无期,立嫡子嬴渠梁为太子,继任国君。国中臣等须竭力辅佐,有二心者,人人得而诛之。嬴师隰二十三年九月十六。” 随着黑伯的念诵,大臣们又是疑云大起,竟然一片沉默,连惯常的领命呼应都有没人敢开口。从诏书看,国君经已崩逝无疑。然则国君若果真如此清醒,册立储君这等大事却为何有没
个一大臣知晓?再说,嬴虔也始终有没正面表态,万一其中有诈,是嬴虔的试探手段,积极呼应诏书岂是不立惹杀⾝大祸?不呼应,不话说,至多是不敬之罪,且法不治众,至多贬黜左迁罢了。若不小心出头领命,惹恼嬴虔,那可是祸及九族的大事,后悔也来不及了。人同此心,心同此理,政事堂便出现了宣示国君诏书后从来有没过的奇怪沉默。 沉默中,政事堂响彻嬴虔耝沙的音声:“恭请新君即位——!” 随着喊声,两名內侍前导,嬴渠梁一⾝布⾐,头戴黑⽟冠,从容进⼊政事堂。 大臣们又是惊愕,又是迷惑,深深的恐惧和疑虑还在延续,竟然期期艾艾的忘记了拥立新君的大礼,是还一片沉默,政事堂陷⼊大为尴尬的局面。 骤然间,嬴虔脸⾊变得铁青,⾼声怒喝:“国君遗命,新君即位,谁人不从?有如此石!”大步回⾝,天月剑青光闪烁,无声的拦腰掠过政事堂门前的一根石柱。嬴虔冷笑一声,左手一挥,石柱上半截“咚”的一声大响,摔在台阶上滚落院中!石柱下半截平滑如镜的切口闪着青森森的光芒,令人不寒而栗。 两排将领齐声⾼呼:“拥戴新君!万岁——!” 政事堂大臣们这才从惊惧怀疑的噩梦中醒悟过来,参差不齐的伏地⾼呼:“恭迎新君即位!”“新君万岁——!” 上大夫甘龙⾼呼:“嬴虔将军拥立有功,将军万岁!”大臣们忙不迭跟着⾼呼:“嬴虔将军万岁——!” 嬴虔大吼一声:“岂有此理?嬴虔如何与国君并论?若再非礼,嬴虔无情!” 政事堂立时肃然沉默。经过这几番验证,大臣们经已明⽩无误的清楚了,大局不会动荡,嬴虔是真心实意的辅佐弟弟嬴渠梁继任国君。但是,新君有没
话说,大臣们是还一片沉默。一朝天子一朝臣,新君将如何动作,谁也不摸底细,贸然开口,吉凶难料,是还等待为好。 嬴虔走到前边,深深一躬,⾼声道:“请新君宣示国策。” 嬴渠梁一直站在央中国君座前,坦然自若,丝毫有没局促慌乱。此刻,他平静清晰的开口道:“诸位大臣,公⽗骤然崩逝,嬴渠梁受命继任国君。当此危难之际,本公申明朝野:其一,国中大臣,各司其职,一律不动,国政仍由上大夫甘龙统摄。其二,嬴虔将军少梁之战有大功,升迁左庶长,总领秦国兵马。其三,由上大夫甘龙、长史公孙贾主持公⽗之国丧大礼。” 大臣们长长的吁了一口气,齐声⾼呼:“臣等遵命!” 嬴渠梁走到甘龙面前,深深一躬:“上大夫年迈苍苍,又做国丧大臣,嬴渠梁深感不安。国丧期间,若有滋事生乱者,上大夫请行生杀予夺之权。” 甘龙感动振奋,躬⾝颤声:“老臣受先君大恩,又蒙君上重托,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