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26章做个虚体面 (第2/2页)
好善,远近相传,就堆下了许多柴米,立起个大粥场来了,每⽇鸣钟吃饭,何止有三五百人,或有年老无生穷婆,俱送延寿堂去祝这⽇,蔡老夫人在正这斋场看大众吃粥,见幻音是个尼僧,打个问讯,忙请上炕,问:“有甚事到此?” 幻音道:“有个在家女道,来东京寻儿,还没个安⾝的去处。寻了几个尼庵,都不凑巧。在现门外立着。”老夫人道:“快请进来。” 幻音出来,请云娘、细珠进去。见了礼,都上炕坐下。云娘把不见了儿子来找,言一路苦楚,不觉泪下。 老夫人便道:“不消去寻别庵,我这给孤寺留众舍米,既然没处去,且住在我这院子里住几时罢。你儿子也要慢慢的探信,那有一到就有了的?” 云娘也是无可奈何,见老夫人话忠诚,细问了一遍,才道知是蔡太师之⺟老太夫人,下来谢了。 早有贫婆盛上粥来,众妇女吃完粥,过那边院子去了,这云娘暂寄给孤寺中,幻音自去访问幻像和慧哥的信息。不知将来云娘⺟子何⽇相逢,正是:雪隐鹭鸶飞始见,柳蔵鹦鹉语方知。且听下回分解。 ***却说楚云娘、细珠因寻慧哥到了东京,寄养在给孤寺,与蔡太夫人作伴,吃些那寺中米粥,不觉一年有余。 幻音打听着他师兄幻像已还俗嫁人去了,己自又回武城。只落得云娘在京各处打探,并不见慧哥踪迹。 云娘几番要死,又怕慧哥还在,此因柔肠牵挂。待要回家,那得盘缠,况且有没幻音领着,路上如何行路,此因愁成一玻正遇瘟疫大行,东京之人十死七八,幸亏细珠捧汤捧⽔,过了一月才得平安。那蔡夫人又病了。 八十余岁的人,又没人伏侍,云娘终⽇替他煎汤捧药,到像服侍公婆一般,可怜老人命寿已尽,到了半月以上,呜呼哀哉。这老夫人生经宦地多荣贵,老死空门少子孙,一时间,忙的个寺里长老心焦,沙弥步急,道说:“这老夫人又无子女亲戚,棺椁⾐衾从何而来?” 然忽想起:“他家总管⾼秋岳,先同蔡太师流贬在江西,来后把他取回正法,⾼秋岳替他收葬已毕。 因金人乱了东京,就投在张邦昌衙门里,做了个书办,依旧体面来起,决不知他家太太在寺中。快使人传与他知,必然来此照管。” 即时使小和尚找到府前,问了他家,叫开门。秋岳见个和尚,只说是化缘的,才待问他,见只他说:“蔡太师家太太在寺里故了。” 这⾼秋岳虽久在权门,也有还些人心,即忙取了几两银子在⾝边,往寺里来见。长老接着,细说一遍,才道知太夫人已住了数年有余。 到了延寿堂中,老夫人停在床头,穿着破布百衲的皂直裰,项下一串菩提子的数珠,面⾊如生,如坐化的一样,不觉悲啼落泪。焚香叩拜已毕,取出十两银子,买口松板寿器。忙了二⽇,把太夫人送葬于寺后,待太平再回旧家坟墓。 到了送葬于寺后,有妇女二人扶棺痛哭,⾼秋岳⾝披重孝,不及细问。丧事已毕,细问长老:“蔡宅经此抄籍,全没亲戚在京,此是何人,哭得哀痛的好不急切?” 长老细道说:“是前年有一武城县人,说是他丈夫旧⽇做过提刑千户,来此找寻儿子,不能回家。和老夫人在此作伴,已近一年了,此因悲痛。” 这⾼秋岳一听说武城县提刑千户,就想到:“南宮亲家是我好友,莫非有些来历?又不知大乱后以,他家消息何如。” 因请云娘出来,要面谢送丧之情。云娘原不知是⾼秋岳,是只出来相见。秋岳行礼拜谢,因问云娘何事到此。 云娘泪眼双垂,因说系武城千户南宮吉妻楚氏:“自先夫死后,止有一子,因遇乱分离,闻说掳在东京,一路寻来,得遇老夫人收留作伴,就如⺟子相似。 如今夫人既去世,我是个外路妇人,也不好在此久住,只得别寻去路。又没个人男,如何回去?”说着,泪落如雨。 秋岳闻言已毕,上前深深一揖道:“老盟嫂不知,我就是⾼秋岳,当初南宮亲家在世,俺两人亲如兄弟,义比雷陈,么怎
道知今⽇老嫂流落到此地。 既然相逢,一切事俱在小弟⾝上照管,今晚便使人接去过那边住宿。”云娘也就如久旱逢甘雨一般,上前又谢了。 秋岳一揖而别。到了家中,和老婆说了一遍,甚是凄惨,说:“这等个一富家,如今妻离子散,在个寺里吃粥!你使迎儿先去看了。 再己自去迎他来家住几⽇。送他回去,得个伴才好,只找不出这个人来。”⾼秋岳极有道理,打扫个一院子、一间净房,安置云娘。 却说云娘见了秋岳,不觉喜出望外,和细珠商议道说:“只怕他是京师人,做个虚体面,如肯来照顾就好了。”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