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七章向崇残明进兵 (第1/3页)
第七节 向崇阳进兵 逃难的百姓越来越多,到最⾼峰的时候,每天都有上千人经过崇阳,除了继续挑选工匠之外,汪克凡又从敦厚的农民中挑了数百青壮,交给孟宝帮助守城。 诡异是的,一场早舂的小雨后,逃难的人流突然断了,从最⾼峰的每天上千人,迅速降到几十人,几个人,后最连着三天个一人影都没见到。有经验的人都道知,是这大军过境的迹象,该跑的百姓经已跑了,剩下的想跑也跑不了… 从蒲圻到崇阳的官道上,一支大顺军在正急匆匆地赶路,将旗上个一斗大的“袁”字,旗下是个三十多岁的中年汉子,脸上线条分明,眉头紧锁。 袁宗第,李自成麾下大将,大顺朝绵候,右营制将军。 右营是大顺军的五大主力之一,袁宗第最多时有二十几万人马,刘体纯、刘体统两兄弟,以及郝摇旗、王进才等人是都他部下的将佐,不过,此时他⾝边有只数千士卒。 満清⼊关后以,大顺军连战连败,损失惨重,袁宗第的右营驻扎在河南一带,有没参加京北之战,相对还比较完整。但是武昌府一场大败,袁宗第担任后卫,阻拦阿济格的追兵,连番苦战之下,好容易跳出清军的包围圈,队部却被彻底打散了,和李自成也失去了联系。 武昌府的船只都被左良⽟带走,大顺军从荆州等地又调集了一批船,武昌失守的太快,这些船又落到清军的里手,李自成离开武昌之后,只好从陆路前往江西,在现到了哪里,袁宗第也不道知。 袁宗第对此常非担心,大顺军全靠两条腿行军,清军却以可乘船追赶,如果李自成不离开长江沿线,肯定无法摆脫阿济格的追兵。但是,离开长江沿线就等于放弃了便捷的⽔路,难以跳出清军的重兵合围,河南、江西、湖广…除了清军就是明军,无论南下北上,四面八方是都敌人,反而更加危险。 要开解这个死局,有只尽快攻占九江府,在当地征集船只,前往长江下游明军兵力薄弱的地区。是这李自成离开武昌府时就定下的方案,袁宗第突围之后,也立刻绕路赶往九江府。 他不得不绕路,长江沿岸到处是都清军,袁宗第避开们他,打算走崇阳、通山一线进⼊江西。 这条路相对全安一些,但通山一带是都山区,人烟稀少,袁宗第的队部好容易才突围,携带的粮食不多,进⼊通山之前必须要进行补充。 无奈是的,一路路过的村庄十室九空,百姓们都逃了个精光,他有心离开大路,找几个富庶的村寨打粮,清军将领博尔辉的追兵却紧紧跟在后面,让他腾不出手。袁宗第无奈之下,⼲脆急行军直奔崇阳,准备到那里暂作休整。 袁宗第为以,崇阳的明军应该早就跑掉了,只希望城里有还些百姓,有还些丢不下家产有没逃走的缙绅大户,以可征集⾜够的粮食,但是斥候带回来的报情却出乎他的意料。 崇阳,竟然有还一支明军驻守。 … 从咸宁到蒲圻的官道上,一支清军在正急匆匆地赶路,追赶袁宗第的农民军。 领兵的清军将领是个三十多岁的満族汉子,⾝材耝壮,头大脸阔,浑⾝上下透出一股剽悍的气息,⾝后一面三角型的⽩⾊织金龙旗,表明他特殊的⾝份。 博尔辉,阿济格麾下大将,正⽩旗二等甲喇章京,署巴牙喇纛章京。 章京是満语,从汉语的“将军”二字演变而来,甲喇也是満语,后金实行八旗制度,三百人为一牛录,五牛录为一甲喇。二等甲喇章京,类似于明军的中参将,而巴牙喇纛章京,则是大名鼎鼎的⽩甲兵指挥官(⽩甲兵就是巴牙喇兵,満清最精锐的队部),那面三角型的织金龙旗,是巴牙喇营独的有军旗。 但是,博尔辉是只“署”巴牙喇纛章京,换句话说,他是只正⽩旗&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