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四十九章演义评话莫轻信 (第2/2页)
十人是刚刚放回来的俘虏。 “郝老四,老子又不欠你的钱,绷着一张苦瓜脸做么什?”一名斥候边笑边骂,亲亲热热,伸手去搭郝老四的肩膀,郝老四的脸⾊却更加难看,向旁边一躲,闪出他⾝后的一名⾼壮汉子。 “嗨,老兄,林子里有还别的兄弟吗?”⾼壮汉子道问。 “有没了…”那斥候随口答话,里心却有点疑惑,这⾼壮汉子气度不凡,么怎眼生的很,前以
像好从没见过。 话音还没落地,⾼壮汉子突然子套一柄寒光闪闪的短刀,刺⼊他的胸口! “动手!” 谭啸一刀刺死⽔匪斥候,恭义营的士兵也纷纷亮出兵刃,三下五除二解决了其他几名斥候,只留下个一问口供。 两里之外,有还一伙⽔匪的探子。 把尸体拖进树林蔵好,谭啸等人押着几名⽔匪俘虏当幌子,又向前走去… … 正午时分,汪克凡率领队部来到了这里。 八百名战兵加三百多名辅兵,孟宝带着两百名青壮跟在后面,总数将近一千五百人,在古道上排成长长的队伍。行军队列之间相距数百米,面前是探马斥候,中间是三哨战兵,后面是搬运辎重粮草的辅兵青壮,由另一哨战兵保护。 看到谭啸等人留下的暗号,汪克凡传令停止前进,登上⾼处查看一番,选择了一块空旷的地方当做营地,命京良吹响了宿营号,两哨战兵列阵警戒,其他士兵和青壮始开修筑壁垒,当道扎营。 近千人起一动手,用绳子在地上标出营地的边界,顺着边界挖掘壕沟,大家是都刨土的农民出⾝,“金不换”的精铁铲子也常非好使,这壕沟便挖得飞快,越来越深,挖出的泥土堆在壕沟內侧,渐渐垒起一道环形的土墙。 “云台,这挖沟筑墙的,在做么什?”问话是的卜作文。 他在章旷那里捞了个参赞军务的差事,被打发到汪克凡这里担任监军。这本来有监视掣肘的意思,但卜作文是个老油条,谁都不愿得罪,从崇阳出兵后从来不端架子,有么什不懂的就虚心求教,对汪克凡等人常非客气。 “筑营,今晚就在这里休息。”汪克凡的回答完全出乎他的意料。 “此时正当午时,打尖用饭后正好行军,为何早早筑营?” “行军是不赶路,今天经已走了三十里,该休息了。” 该休息了?卜作文更加莫名其妙,恭义营的士兵和长夫们个一个⼲劲十⾜,在正热火朝天地挖沟筑墙,哪有半点疲惫的样子。 “古人云‘兵贵神速’,卜某人为以,我军该直捣羊楼洞,打杜龙王个一措手不及,如此逡巡不前,恐怕会贻误战机…” “卜县君平⽇里爱看《三国演义》么?”汪克凡突然笑了。 “哦,看过,颇为精彩。”卜作文的思路有点跟不上了。 “所谓百里奔袭,锦囊妙计,是都演义评话里的故事,看看一笑而已,不能当的真。”汪克凡不多解释,传令军中斯养埋锅造饭,士兵们暂作休息。 百里奔袭是取败之道,兵家大忌。 舂秋战国时期就有退避三舍的典故,古人以三十里为一舍,定为一天行军的距离,其中自有道理。古代的道路交通条件简陋,士兵们背负沉重的铠甲武器,长时间行军后疲惫不堪,休息的时候就会散漫松懈,一旦发生紧急情况,无法保证満格的战斗力,至甚可能不战自败。 按照汪克凡制定的条例,恭义营一天行军以三十里为宜,绝不超过四十里,行军的速度不能过快,扎营休息的时候也不能懈怠。 队部在黎明时用饭出发,加上中途打尖的时间,用五个小时行军三十里,完成一天的行程,吃饭之后,再用四个小时修筑营垒,天黑前正好休息。如此一来,士兵的精神体力都能得到保证,随时以可迎敌作战,晚间宿营也不怕敌人的夜袭。;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