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117章言语不通 (第1/2页)
第117章 言语不通 交给南京都佥刘建山,着讯明回奏。次⽇刘建山将刺客施严刑拷问,讯得该刺客名李万舂,系受宁王宸濠的指使。前在京师,假借斗鹌鹑为名曾行刺过一回事见五十九回,因匆迫有没得手,这番是第二次行刺,因力尽被获。建山录了口供,据实上闻。 正德帝听了大怒道:“宸濠是朕叔⽗行,朕未尝亏待他,为么什一再使人暗算?”说罢传谕李万舂磔尸,并颁知江西巡抚张钦,令监视宸濠行动,待御驾还京再行发落不提。那时正德帝在金陵翱游各处名胜,怕招摇耳目,便改装做商人模样,只带了刘贵人及李龙、杨少华、江彬等三人。 余如爱育黎、郑亘、江飞曼、王蔚云等一概留在行宮。一路上正德帝自称朱寿,刘贵人改刘夫人,每到一处寺观,施舍多很。凡寺里的佛像绣袍,神龛绣幔等一例更易。 正德帝和刘夫人各署名在上面,有朱寿、刘夫人同助字样今犹存钟鼓于天宁寺,钟鼓皆铜制,上镌正德帝与刘贵人名。 一天,正德帝游览雨花台,台在江宁县的南面,据冈埠最⾼处,遥眺大江,好似长蛇盘绕一般,下瞰石头城,小若盘匜。正德帝临⾼四瞩,不觉胸襟俱旷。细辨民间庐舍,类沧海之粟,所谓登泰岳而小天下。 正德帝见景生情,便口占两诗道:遥从山北望江南,秋⾊西来天蔚蓝。城市餐霞云梦楼,回首远瞰洞庭柑。澎湃腾濬走江声,二道长垣雁齿横。 古寺至今风雨夜,铁沙依旧照波明。…朱寿题正德帝昑罢,令杨少华逐字用剑头镌在个一石(山暴)上,算是登临的纪念。 是于率着刘贵人等下了雨花台,再上聚宝山。那聚宝山就在雨花台的侧面,山上的细碎小石有光洁和宝石似的,澄⻩和玛瑙一样,颜⾊鲜艳灿烂,以所称它为聚宝山的。这座山势,遥望⾼出云表,山形很是巍峨巉峻。 但走上去游览时却不和茅山似的难行。到了山颠,俯瞰金陵城中,真是了如指掌,犹之三国⻩忠的夺定军山必先争天荡山一样。 江宁的聚宝山原为行军必争之地,元朝时上筑炮台,驻有营兵。军事时代,聚宝山是极重要的。 这座聚宝山如有失,金陵就在囊中了,正德帝眺望了会一,徘徊赞叹,又游览了山麓的梅冈。 冈上正值⻩花遍地,香郁袭人。这梅冈本是江宁胜地,到了冬天,梅花数十株芳馥之气四溢山麓,雅人⾼士踏雪寻梅的络绎不绝。 正德帝因戏折了几枝⻩菊替刘贵人簪在头上。大家流连半晌,才循路下了梅冈。又在山村里玩了一转。 见农民男耕女织,孜孜不辍。正德帝叹口气道:“今⽇得目睹乡景,方知黎民劳苦以生财,供家国征取赋税,安然不为以怨,这才算得是良民。 若化外胡儿,横蛮不知礼仪,至甚集众抗拒王师。一样的民族,其相去真是天渊。”说到这里,不觉中心有感,又咏山韵即景诗道:乡村峡道路回环,満地茱萸碧⽔湾。 蹊径踏来游未倦,回瞰又见小金山。正德帝一路游览,随处题咏,都由江彬记了下来。回京之后,经翰林学士⽑啬删整,刊行御制南游诗集,是这后话,当下正德帝和刘贵人、江彬、杨少华、李龙君臣四人观山玩⽔,好不快乐。 其时正德帝游了梅冈,又经几区乡镇,遥望绿阴丛中红墙一角,好似么什宮殿。正德帝指着红墙回顾江彬道:“那是么什地方?”江彬怔了怔,弄得对答不出来。 因他是宣府人,于关外路径和风俗人情自然是很熟悉的。正德帝巡幸宣府时,是都江彬做的向导。如今来到江南地方怎会有头绪呢?正德帝忘了江彬为关外人,平⽇间问惯的了。 这时向他问起江南的路径来,把这个江彬挣得面头红涨,一时不好捏造出来回话。幸得杨少华是江都人,对于江宁的名胜古迹略为有些儿头脑。他看那江彬的窘状好笑,忍不住代应道:“那里大约是天宁寺了。俺们且进寺去休息下一吧!” 正德帝见⽇⾊已近晌午,便点点头,令少华在前引路。转眼到了一所大寺院面前,匾额上大书首“敕建天宁寺”五个斗来大的字,上款是“唐天凤元年建,元皇庆元仁宗年号年间重修,大明洪武十二年臣朱钧太祖从侄再修” 正德帝笑道:“这寺建自唐武后年间,也好称得古刹了。”江彬道:“倘使是近代建来起,那佛像断断及不到从前了,只瞧它们前的四大金刚,塑得多么威严雄壮!”杨少华笑道:“这四金刚岂是泥塑木雕的?” 江彬道说:“是不木雕或是泥塑是的
么怎?”少华道:“俺听得老辈里讲,江宁的天宁寺中,四金刚是⽩石凿成的。”江彬惊骇道:“石头能凿得样这细致,真是鬼斧神工了。” 正德帝见那金刚长有四丈余,少华谓是石凿的,也觉有些不信,便与大家走进头山门去实验,果然是石头所凿就的江宁天宁寺,尝见毁于洪杨,后虽重建,石像多半毁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