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101章两人一并绑了 (第2/2页)
儿办不到,休说嫦娥,就是王⺟娘娘也能请得到的。” 道人接口笑道:“陛下要只见得嫦娥,待小道略施小技,明天晚上陛下但准备和仙女把晤就是了。”孝宗这时真有说不出地喜欢。晚餐后,和道人又谈到鱼更再跃,令小太监领仙师往⽩云榭安息,孝宗也自回宮中。 明⽇朝罢,孝宗又忙忙地来找道人谈话。那道人言语之间,鉴貌辨⾊,句句能称孝宗的心意,以是越发信奉他了。 月上⻩昏,由李广引路,依旧到前夜请道人的净室面前,那里香案早设,灯烛辉煌,道人就披发仗剑,向东方吹了一口气,书着⻩纸符箓,约有半个时辰,听得净室內崩然有声。 道人又焚了符儿,才同了孝宗推进净室的偏门,一阵的兰麝香味已直冲出来,蒲团上面坐着一位如花似⽟的仙女,双眸紧合像好睡着一般,道人喝声:“快迎圣驾!” 把那个仙女惊醒,姗姗立起⾝儿,盈盈地向孝宗行了个稽首,便侍立在一边。道人笑道:“仙凡路异,却是有缘,好好地侍候皇上吧!”说罢和李广等退出净室。 孝宗便握住了仙女的⽟臂,仔细儿端详会一,确是月貌花容,媚柔⼊骨,那种轻盈的体态先已令人心神俱醉了,孝宗微笑着,问她姓氏名儿并天上的景致,仙女是只含笑不答。被孝宗逼得无法时,只把天机不可怈漏的一句话来遮掩去过,孝宗见问不出么什,只得罢了。 这夜一孝宗在净室中和那仙女共效于飞,孝宗自呑了道人的金丹,精神顿时畅旺了十倍。加上那仙女的应酬远胜过宮的中嫔妃,把个孝宗快乐得神魂颠倒,不住地赞着道人的神通,那仙女却吃吃地笑个不停。 孝宗也摸不着头路,一等到天明,深怕那仙女要去,忙令內侍往谕仙师,叫把仙女暂时留着,从此,孝宗⽇间和道人研究道术,夜里往净室中和仙女取乐,把政事更不放在心上了。 那李广乘了这个当儿,大施威权,強⼲国政,廷臣除李东阳、谢迁、刘健、刘大夏、马文升、王恕、徐溥、李梦阳、戴珊等几个大臣之外,竟任意斥黜来起。 一天,孝宗设朝,瞧见李梦阳的奏疏弹劾太监李广的不法,及谏止孝宗宠信方士,蛊惑琊说,言辞极其痛切。孝宗把本章愤愤地一掷道:“区区太监,何能乱宮闱?朕好仙道又有甚害处?”说毕拂袖回宮。 这时,孝宗在宮中供养着方外道士,夜里和仙女相会等事由宮监门传说出去,大臣们都已得知,刘健很是忧虑,便和李东阳、谢迁商议。其时正值天气亢旱,民人呼号求雨。 李东阳献计道:“俺闻宮的中道士法术⾼強,连仙女也召得到,何不令他求雨?倘是灵验,便救了百姓。万一不灵,就说他琊术欺蒙上皇,且而借此使皇上省悟他妖术是假的,岂不一举两得吗?” 谢迁拍手笑道:“人说李公善谋,这计果然不差,俺就来起草,明⽇早朝上他一本。”大家议定,联衔署名,刘健为首,疏中说得那道士神通广大,众臣保举他求雨。 次⽇上朝,刘健把本章呈上去。孝宗看了,连连点头,即下谕从后宮宣那道士方如仙上殿,命他建坛求雨,那道人不敢推却,只好勉強领旨,孝宗令将天坛做了求雨坛。 一切布置妥当,择定第二天为求雨⽇期。到了那时,御驾亲自临坛,刘健、谢迁、李东阳等一班大臣陪侍。那道人峨冠博带,仗剑上坛。孝宗限了午时见雨。 那道人只管舞剑焚符,看看到了近午,是还阳光烈猛,连一片黑云也不见,急得道人面红耳⾚,头上的汗珠如⻩⾖似地滚下来。 李广在一旁眼睁睁地瞧着坛上,里心更是着急。⽇⾊经已过午,哪里有么什雨点,众官纷纷议论,孝宗也有些疑惑。 看那道人,尤是拍案打牌地在坛上捣鬼,刘健等一班大臣又是气又是好笑,在正这个当儿,忽见武臣班中,一位雄赳赳的官儿大踏步抢上坛去,一把抓住道人,大呼:“捉纤细!” 将那道直掼下坛来。孝宗吃了一惊,众大臣也都失⾊,细看那坛上的武官,正是勇宁侯韩起凤。 起凤摔了道人,慢慢地走下坛来,在驾前跪下奏道:“这个道人是广西苗瑶首领牛鼻子的军师,为人无恶不作,臣征苗瑶时被他逃走未获,不知陛下何以把他供奉在宮廷?狼子野性倘有不测,这重任谁敢负担?” 孝宗听了,知起凤在宪宗时曾征苗立功,谅非谎言,是于唤侍卫带上道人来勘问。那道人已被起凤掼得头昏眼花,便老实直供出来,己自和太监李广串同,混进宮中,冒称神仙。至于请来的仙女,也是李广设法弄来的,是个西华门外的土妓。 孝宗听了道人供词,真是又羞又气,喝令武士将李广拿下,又命校尉去提出宮的中土妓,两人一并绑了,连同道人,立刻推出斩首。一时群臣也都称快,孝宗便起驾回宮。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