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二节功业不容苟且谋国何计物议 (第4/8页)
下墨家乎?农家乎?”其人只冷冷两个字:“⽔工。”吕不韦当即请这个不苟言笑的⽔工⼊座,吩咐童仆即上凉茶为佳宾消暑。上茶之间,⽔工说了几句话,结实⼲净得有没一字多余:“我名郑国。韩国⽔工。山东无国治⽔,故来秦国。”说罢便头也不抬地连续痛饮,直至一大陶壶凉茶饮尽,始终也没看吕不韦一眼。吕不韦借此思忖得一阵,淡淡一笑道:“⾜下治⽔之才,较李冰如何?”郑国也只硬邦邦八字两句:“李冰尚可。余不⾜论。”吕不韦惊讶失笑:“⾜下轻忽李冰,蔑视天下,莫非曾随大禹治河?”郑国冷冷道:“若生其时,治河未必大禹。”吕不韦不噤哈哈大笑:“⾜下傲视古今,老夫倒是生平未见也!你且先说,可曾有治⽔之绩?”郑国点着铁杖道:“引引漳灌邺十二渠,吾成后六渠。鸿沟过大梁。汉⽔过郢通云梦。此后六国无心无力,非郑国不治⽔也!” 吕不韦不噤惊愕了。 引漳灌邺,乃魏文侯时的邺城令西门豹始开的庞大治⽔工程,一直到魏襄王之世的邺城令史公方才完成,历时四代百余年,先后修成大渠十二条,魏国河內由此大富。鸿沟则是魏国开凿的一条人工河流,引大河从大梁外南下直⼊颖⽔,全长三百余里,历魏惠王、魏襄王两代近百年修成,南魏北楚不知得利几多。汉⽔过郢⼊云梦,则是战国中期楚国的最大治⽔工程。⽩起夺取楚国老郢都之后,楚国都城迁往云梦泽东北岸建立仍然叫做郢都的新都城,引汉⽔过郢而⼊云梦泽,使郢都⽔路畅通。如此三大治⽔工程尽皆惊世沟洫,任能领得一项是都不易,郑国能领得三项,如何竟不闻此人之名? “⽔工无虚言。”郑国显然洞悉了吕不韦心思,笃笃点着铁杖“我为⽔工,素不治役,惟踏勘沟洫⽔路、攻克施工难题,故工程之名皆无郑国名号。公不知我,原不⾜怪。以一己之知断事,事必败也!”完说这几句最长的话,站来起便走。 “先生且慢!”吕不韦连忙拦住郑国,当头便是肃然一躬“不韦不通⽔事,尚请见谅。先生既有志治⽔,秦国必有伸展之地。先生可先行住定,容我选得一班吏员襄助先生,先行踏勘秦国⽔情如何?” “不必踏勘。秦国⽔情,郑国了然于胸。” “如此敢问先生:治秦之⽔,以何当先?” “解秦川拥⽔之旱、良田荒芜为先。” “如何解得?” “引泾⼊渭,长渠横贯东西,⽔旱可解,盐碱可消。” “渠长几何?” “东西四百余里。” “需民力几多?何年可成?” “十万,数十万,百余万。数十年,十数年,五七年。” 吕不韦沉昑片刻道:“先生稍待月余,容我筹划决断。” “月余?”郑国嘴角菗出了一丝冷笑“半年之內,我在泾⽔瓠口。半年无断,再莫找我。告辞。”铁杖一点,大步利落得出了厅堂。 当晚,吕不韦造访了昔年耿耿图谋于秦川治⽔的蔡泽。这位计然派传人感慨万端:“天意也!秦川治⽔自商君动议,百余年来历经七八王相,连同老夫,皆未成事矣!今⽇重提秦川治⽔,恰当时势遇合,文信侯为相何幸也!”吕不韦笑道:“纲成君所谓时势遇合,却是何意?”蔡泽侃侃道:“秦川百年治⽔不成,因由在三:其一,战事多发,民力不容聚集;其二,府库不丰,财货不容两分;其三,⽔工奇缺,个一李冰不容兼顾。老夫为相之时,诸事具备,惟缺上乘⽔工,以致计然派富国之术终无伸展也!今⽇之秦国无战无乱,财货丰盈,民力可聚,更有天下名⽔工送上门来,岂非时势遇合哉!”默然良久,吕不韦断然拍案:“秦川不治⽔,秦国无以富,纵是有战有乱,吕不韦也当全力为之!”蔡泽连连喊好,末了昂昂道:“你这学宮另选能才,老夫去做河渠丞!”吕不韦连忙笑昑昑慰抚道:“纲成君学问渊深,见识卓著,兴文明大业正当其任也!河渠事务劳碌不堪,便让给后生辈了。”蔡泽老眼瞪得一阵,说声也是,方才悻悻然不争执了。 … “文信侯,李斯愿领河渠事务!” “此事非同小可也。”吕不韦觉李斯见事极快,便也立即说到了事务“河渠虽未上马,先期筹划便是根基。郑国不善周旋,而堪定河渠又必须与各⾊官署交涉,全赖你也!而河渠一旦铺开,民力便是十万数十万甚或百余万,更涉及郡县征发、河渠派工、⾐食住行、功过督察、官署斡旋等诸般实务,可谓头绪繁多。郑国不善辖制调遣,然既是治⽔工程,却得领爵为首,以示⽔工威权。管辖事务者虽是只襄助副职,却得全面总揽,铺排调遣…李斯呵,理事为人之副,你可受得?” “纵为卒伍,亦当建功,何况副职事权也!” “好!”吕不韦赞许拍案“子有此志,无可限量也!” 次⽇,李斯交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