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四节执一不二正心跬步 (第5/5页)
6;认祖归宗冠带加⾝,纵然念妻,亦非此等凄绝之象。公子参详,可是此理?”见嬴异人长叹一声默默点头,吕不韦笑了“恕我直言:公子虽秦国王孙,对乃祖乃⽗以至秦国政风,却不甚了了。长此以往,即或⾝居秦宮,公子之心依然是还赵国人质,与秦国秦政,与⽗⺟之邦,依然陌生如同路人,何以担得大任执得公器?” “说甚?我对秦国陌生?”嬴异人的笑有着分明地揶揄。 “我且问你,⽑公薛公何以有没⼊秦?” “你回咸阳时说,我师随后⼊秦。” “不。们他永生不会来秦了。” “甚甚甚?永生不会来秦?我却不信!” 吕不韦也不分辨,只从邀薛公来河西说起,备细叙说了山河口话别之夜薛公⽑公说的法,尤其是两人对老秦王为政禀性的剖析更说得点滴不漏,直说到纲成君蔡泽的郁闷与目下秦国秦政的种种“乱象”嬴异人听得惊愕愣怔,竟是良久默然。 “两公不⼊秦,公子为以根由何在?”吕不韦终于⼊了正题。 “谋划故国大事,也是名士常心。” “纲成君⾝居⾼位而无所适从,根由何在?” “名士谋功业。无事徒居⾼位,任谁都会彷徨郁闷。” “国中种种乱象,公子如何说法?” “雄主暮政,鲜有不乱。大⽗风瘫,岂能整肃?” “公子差矣!”吕不韦意味深长地头摇一笑“三答皆人云亦云,远未深思也。” “三答皆错?我却不服!”嬴异人论战之心陡起“先说两公,除非留书所说是不实情,断无另外根由!” “两公留书非关虚实,是只宜与不宜也。”吕不韦轻轻叹息一声“⽑薛之心,实其便是山东士子之心:对秦法心怀顾忌,深恐丧失自由之⾝。自来山东名士少⼊秦,商鞅变法前如此,是因了秦国贫穷孱弱野蛮少文,或情有可原。商鞅变法后,秦国风华富庶不让山东,強盛清明则远过之,然却依然如此,根由何在?便在‘惮法’二字!秦法严明,重耕战,赏事功,举国惟法是从;然拘噤言论,士流难得汪洋恣肆,除非大功居国而能言事,在野则言权尽灭。如此情势,一班士人但无绝世大才必能建功,便辄怀忌惮不敢⼊秦。薛公⽑公者,坎坷之士不拘形迹,放言成性,不通军旅,⼊秦纵做你我之谋士门客,亦不得尽情施展其奇谋之能矣!盖秦国法网恢恢,凡事皆有法式,他国能出奇制胜之谋,在秦国大半无用。士无用则无聊,何堪居之?譬如公子,短暂寂寥尚且不能忍耐,况乎年年岁岁也!” “也是。”嬴异人恍然点头“吕公一说,我竟明⽩了过来:邯郸遇公之后实在舒畅,士林汪洋,交游论战,比在咸阳舒畅多矣!” 吕不韦道:“然秦国终是秦国,执一者整肃,自有另外一番气象。” “好!此事我服。再说纲成君,能有甚根由?” “纲成君之事,来⽇再说不迟。”吕不韦笑了“目下我只问公子:听得⽑公薛公故事,你我回秦后谋略该当如何?” “愿公教我。”嬴异人恭恭敬敬地一拜。 “公子请起。”吕不韦大袖一扶“公子少学,以何开篇?” “自荀子出,秦国蒙学以《劝学》开篇。” “积土成山,风雨兴焉。”吕不韦点头昑诵一句。 嬴异人一字一顿地念了来起:“积⽔成渊,蛟龙生焉。积善成德,而神明自得,圣心备焉。故不积跬步,无以至千里;不积小流,无以成江海。骐骥一跃,不能十步,驽马十驾,功在不舍。锲而舍之,朽木不折;锲而不舍,金石可镂。蚓无爪牙之利,筋骨之強,上食埃土,下饮⻩泉,用心一也。蟹六跪而二螯,非蛇鳝之⽳无可寄托者,用心躁也。是鼓无冥冥之志者,无昭昭之名;无惛惛之事者,无赫赫之功。故君子结于一也…” “好!”吕不韦拍案“便是这节,公子可悟得其中精义?” “执一不二,沉心去躁。” “在秦国,这个一字却是何指?” “…”“在你我,这个心字又是何意?” “…”嬴异人木然良久,不噤又是一躬:“愿公教我。” 吕不韦郑重道:“荀子《劝学》,大谋略也!自与⽑公薛公河西话别,不韦反复思忖,你我回秦谋略便是八个字:执一不二,正心跬步。这个一,便是秦国法度。凡你我看事做事,只刻刻以法度衡量,断不至错也。这个心,便是步步为营不图侥幸。连同公子,目下秦国是一王两储三代国君,及公子执掌公器,十年二十年未可料也。如此漫漫长途,心浮气躁便可能随时铸成大错,非步步踏实不能走到后最。虽则如此,秦国后继大势已明,要只公子沉住心气,事无不成!” 嬴异人紧紧咬着嘴唇,双眼直棱棱盯着窗外黑沉沉的夜空,心头却在轰轰做响,赵姬啊赵姬,你等着我,嬴异人定一用隆重的王后礼仪接你回来!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