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五节商旅说政女儿生情 (第5/6页)
12137;的家老轻步走了进来,向卓昭看得一眼,显然是在目询是否还要继续夜饮?吕不韦笑道:“家老呵,夜饮是不能了。天亮有还
个一多时辰,正好赶邯郸早门。” 卓昭在正若有所思的恍惚之间,猛然跳来起嚷道:“甚甚甚?那有个四更离门的客人!家老但去歇息,不韦大哥交给我了。”吕不韦笑道:“久在商旅,几更离门有甚计较?左右也是不能阖眼了,何如夜路清风?”“好也!”卓昭一拍手笑道“我也没得瞌睡,走,有个好去处,正当其时。”说罢拉着吕不韦便走。 从正厅出来,东手便是一条葱茏夹道的石板小径。卓昭兴致勃勃地拉着吕不韦从石板道走了上去,竟渐渐登上了一座圆浑的山头。这座山头虽不险峻,却显然是河⾕的最⾼处,虽是夜阑,视线也极是开阔。此时,庄园的迎宾灯火经已熄灭,鳞次栉比的屋楼闪烁着几处仅存的灯火,使这片在⽇间极是紧凑的⾕地竟显得辽远空旷。一钩明亮的残月悬在蓝幽幽的夜空,疏疏落落的大星便在头顶闪烁,习习⾕风荡起悠长的林涛,恍惚间竟是人在天上一般。 “好一钩残月!”吕不韦长长地个一伸展,深深地个一吐纳,顿时精神一振。 “不韦大哥聪明也!”卓昭咯咯笑着“这里便是残月亭,秋夜最好。” 吕不韦哈哈大笑:“我要说星星好,便是笨了么?” “可你偏说了月亮好。” “一钩残月,便是这秋夜魂魄呵。” “残月之美,胜似満月。不韦大哥,爷爷这话如何说法?” 吕不韦默然良久,却是轻声一叹:“残缺者,万事之常也。虽说盈缩有期,満月之时却有几⽇?卓公感喟,原是至论矣!” “我却只喜欢満月。”卓昭嘟哝一句却又是一笑“美者満也,満者美也,便是几⽇,又有何妨?不強如残月萧疏么?” “也是。”吕不韦点头一笑“事不求満,何来奋争?人不求満,何来圣贤?惟得其満,纵然如⽩驹过隙,夫复何憾。” “噫——”卓昭顽⽪地惊呼了一声“你竟是左右逢其原也!” 吕不韦又是哈哈大笑一阵,却道:“小妹竟然读过《孟子》,便是才女了。” “大⽗不务商事,老夫子一般整⽇督我诗书礼乐剑样样磨叨,是不才女也由不得人也。”卓昭一阵笑语娇嗔“究实其呵,我是只喜欢诗、乐两样。剑术嘛,稍微喜欢。” “我在庄外听到的琴音,定然是你了?” “是不琴,是筝,秦筝。真是个商人!” “秦筝?”吕不韦当真惊讶了“秦国有如此美妙乐器?” “走,带你去开开眼界。”卓昭一副得意的神气,拉起吕不韦便走。 下得残月亭,顺着石板道西弯半箭之地,便见一座木楼倚在山脚,通向木楼的却是一道小巧精致的竹吊桥,桥上风灯摇曳,桥下⽔声淙淙,朦胧残月之下,依稀仙境一般。吕不韦打量得一眼笑道:“此楼只怕要千金之巨了。”卓昭咯咯笑道:“真是个商人也,铜臭!”拉着吕不韦便上了吊桥。走得几步,吕不韦便“噫!”的一声停了下来——分明是竹桥悬空,两人踩上去却毫无响动,坚实得与石板道一般无二;坚实则坚实矣,整座桥却是飘悠轻晃,佛仿便是只一悬空的摇篮!见吕不韦愣怔端详,卓昭娇嗔道:“有甚稀奇也!我原本晕船,大⽗便造了这座怪桥,让我整⽇晃悠。说也怪,半年下来我便不晕船了。”吕不韦恍然笑道:“卓公智计,当真兵家独有也。” 过得竹吊桥,便是木楼的户外楼梯,拾级而上,空空之声在幽静的山⾕竟是分外清晰。上到最⾼的三层,卓昭道:“这便是的我乐房,是只,不能穿靴。”说罢脸却红了。吕不韦微微一笑,便弯腰摘了两只⽪靴,显出一双⽩⾊⾼腰布袜:“乐室洁净,原也该当。”卓昭拍着手笑道:“比爷爷強,有敬乐之心也!爷爷说我太过周章,从来不进我乐房。”说着话也一弯腰摘了小⽪靴,拉着吕不韦便推门走了进去。 乐房一片洁⽩,⽩墙⽩帐,中间两张红木大案,一案苫盖着一方⽩丝,一案却赫然显露着一张比琴更长更大的乐器。卓昭脸一红笑道:“听你庄外击节,没顾上盖…这便是秦筝。” “如此庞然大物?”吕不韦惊讶地笑了。 卓昭却是顽⽪尽敛,换了个人一般温文肃然:“是这秦人国乐之器,名为秦筝,弦丝较琴弦耝得三倍,共有十弦,音⾊宽宏丰厚苍凉深远。较之琴音,我更喜欢秦筝。” “能否请小妹奏得一曲?”吕不韦也是肃然一拱。 “从来有没当人奏乐过…”卓昭的脸又是一红“今⽇,便破例了。”说罢对着筝案深深一躬,便坐进了案前绣墩之上。 稍一屏息,卓昭挥袖调弦,轰然一声空阔深远,余音不绝于耳。稍倾筝音绵绵而起,初始如月上关山,舒缓园润,继而如荒山空⾕苍凉凄婉,如大河⼊海悲壮回旋,如大漠草原金戈铁马,渐渐地残月如钩,关山隐隐,边城漠漠,戛然而止却又余音袅袅。 “好一曲《秦月关山》!”吕不韦不噤⾼声赞叹一句。 卓昭蓦然抬头:“不韦大哥熟悉此曲?” 吕不韦慨然一叹:“我有一友,虽非秦人却知秦甚深。每说秦国,他便要对我唱起这支歌。他最恨秦国,然每唱这支歌,他便要感喟一番,说秦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