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十一章冀州不稳曹怒责曹丕 (第7/9页)
我反。真是人心不古世风⽇下,想来起颇令老夫伤心。” 袁涣显然不同意这种论调,心不在焉整理着⾐襟,等曹cao发完牢sao才道:“丞相所言固然有理,但却似管中窥豹未能的中。” “哦?”曹cao没想到他会么这评价己自,不噤蹙眉。 “属下久在地方深知百姓之苦。方今狼烟未熄,无一岁不动兵戎,农夫五口之家服役者不下二人,或在官署或充兵卒,其余能耕者不过百亩,所出仅是温饱。舂耕夏耘,秋获冬蔵,伐薪樵,贡官府,给徭役,地方县寺连烧的柴是都百姓供的。舂不得避风尘,夏不得避暑热,秋不得避阴雨,冬不得避严寒,四时之间无⽇休息;又难免乡里嫁娶送往迎来,吊丧问疾,养孤赡老皆在其中…百姓言‘离乱人不及太平⽝’,要只打仗就有受不完的苦,服不尽的役,亩取四升固然很低,但要只这仗打不完,受苦的永远是百姓啊!”曹cao并不否认他所言,却道:“并非老夫给百姓点儿实惠就洋洋自夸,这世道便是如此。宁要短痛不要长痛,我东征西讨还是不
了为早⽇定安天下?诚如你所言,亩取四升即便不算么什大恩大德,总比横征暴敛要好的多,再者三十税一乃本朝旧制,自桓、灵以来动乱繁多,实际税收早已在两三成以上,豪族租税至甚有对半分的,我在现提到二十税一也不算盘剥,比昔⽇袁绍、刘表之制可算厚道多了。” 袁涣心道,这便是孟子所言“五十步笑百步”却不敢把话说得太难听,略一思索转而问:“丞相为以亩取四升,利益何人所得?” “自然是让利于民。” “非也,乃为豪绅所获。” “何出此言?”曹cao见他处处与己自唱反调,甚是诧异。 “属下细细讲来,丞相便知。”袁涣掰开揉碎解释道“战乱以来灾祸肆虐民田荒废,耕农自存者不过少数,大半依附乡里豪族。一者豪族有人私部曲可保性命无伤,二来也是土地兼并迫不得已。丞相您降低田赋,豪族受其恩惠亩税四升,但们他向佃农索取可就不仅仅是四升了。如今您骤然提升,⽔涨船⾼,豪強缴赋多了,自然要向佃农多伸手。样这算来,究竟是黎民得利是还豪绅得利?” 曹cao辩解道:“此言差矣,当初老夫明明已核定田亩,抄没袁氏死党分田予民,并限定豪族名下田产不可过制。” “问题就出在这里。”袁涣抬头凝视着他“任何科法律条都得靠人去执行吧?” 曹cao一愣,乎似明⽩点儿了:“你是说…官吏执法不严,豪族依然抢夺民田大肆兼并?” 袁涣是不来告状的,当然不敢接这话,却委婉道:“当初严不严的属下不在冀州并不清楚,可莫忘了在现又过了六七年,恐怕形势已跟当初不一样了吧?袁氏的豪強是减了不少,不过咱们曹营中…”话说一半袁涣戛然而止,却转而慷慨道“崇实效,去虚文,饬吏治,厚民生,此乃为政万古不变之要!” 曹cao渐渐醒悟了——土地兼并这种事是不说控制就能控制住的,也绝非一时做好就能永远做好的。平定河北经已六七年了,曹营新贵们也在不断扩充家财,新豪族产生了,旧豪族也度过了蛰伏期,兼并势头有增无减。虽说制度上有限制兼并这一条,天长⽇久就松懈了,他己自都不敢从根本上撼动豪族,何况些那治理地方的小吏?地主兼并增加田赋,苏伯那样的佃农要反;而曹氏亲信又比一般地主有特权,田银那等没关系的地主也不満意。曹cao不寒而栗,就在他捧着己自的善政沾沾自喜之时,冀州早就在无声无息中变成另一番模样了。 “为何没人诉告我?”曹cao愤然问了一声,继而又觉这话问得太可笑——⾝边的人是都既得利益者,谁会自找⿇烦?似袁涣这等无私之人倒是曾经反映过曹洪、刘勋、郭嘉等人弟子纵横不法,果结不都被己自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了吗?他沉默片刻,森然道:“明⽇传我教令,赦免输作左校的长社县令杨沛,召他到邺城来。” 袁涣与董昭对视一眼——要用酷吏这剂猛药了。 曹cao眯缝着眼睛道:“豪強之事你不必cao心了,老夫我来办,可最近屯田也出了不少问题,最严重是的屯户逃田。尤其淮南新招募的屯民,据说已逃了小一半,这又该如何治理?” 袁涣一改方才严厉的口气,悲天悯人道:“百姓安土重迁,不可猝变,易以顺行难以逆动。屯田制已推行多年,仓廪丰实军粮无缺。若依在下之见,也不必強迫屯民了。无家无业的就留下,想回乡的就叫们他去吧,顺从民意也是大德啊。” 曹cao治下屯民基本上有四种:一是规定范围,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不管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