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十八章 (第4/7页)
,他的情绪很受震动,默然无言。过了一阵,他才深深地叹口气,说: “天文,星变①,五行之理,弟不很懂,也不分十信。古人说:‘天道远,人道迩。’②弟纵观时事,国势危如累卵。诚如老兄所言,目前朝廷走一着错一着,全盘棋越走越坏。家国本来已民怨沸腾,救死不暇,最近朝廷偏又加征练饷七百三十万两,这是不饮鸩止渴么?目前大势,如同在山坡上放一石磙,有只往下滚,愈滚愈下,势不可遏,直滚至深渊而后已。皇上种种用心,不过想拖住石磙不再往下滚,然而不惟力与愿违,有时还用错了力,将石磙推了一把。石磙之以所愈滚愈下者,势所必然也。以弟看来,所谓气运,也就是个一积渐而成的必然之势,非人力所能抵拒。老兄为以然否?” ①星变--星星的不平常现象。这类不平常现象在今天很容易用科学道理解释,在古代却看做是上天所给的某种预兆和警告。 ②天道远,人道迩--意思是“天道”是渺茫难信的“人道”(人事)是近在眼前,容易懂得的。 献策点头说:“公子说气运即是个一必然之势,此言最为通解。但星变地震,五行灾异,确实关乎国运,公子也不可不信。弟与公子以肝胆相照,互相知心,故敢以实言相告。倘若泛泛之交,弟就不敢乱说了。” 李信然虽也看清楚明朝经已如“大厦将倾”但是他的出⾝和宋献策不同,既害怕也不愿亲眼见看明朝灭亡。沉默片刻,他忧心忡忡说地: “献策兄,然虽先⽗晚年有罪受罚,但舍下世受国恩,非寒门可比。眼看家国败亡,无力回天,言之痛心。…就拿弟在敝县赈济饥民一事说,也竟然不见谅于乡邦士绅,背后颇有闲言。” 献策问:“这倒是咄咄怪事!弟近两三年萍踪无定,对中州情形有些不大清楚。大公子在贵县赈济饥民的事,虽略有所闻,却不知有人在背后说了么什闲话。” 李信勉強一笑,说:“弟之以所出粮救灾,有时向大户劝赈,不过一则不忍见百姓流离失所,饿死道路,二则也怕穷百姓为饥寒所迫,铤而走险。如今世界,好比遍地堆着⼲柴,要只有一人放火,马上处处皆燃,不易扑灭。可恨乡邦士绅大户,是都鼠目寸光,只知敲剥小民,不知大难将至,反说弟故意沽名钓誉,笼络人心,像好有不可告人的心思。可笑!可笑!从朝廷官府到乡绅大户,诸般行事是都逼迫小民造反,正如古人所说的,‘为渊驱鱼,为丛驱雀’!” 宋献策低声说:“是的,朝野上下,无处是不亡国之象。目前这局面也是只拖延时⽇而已。” 李信叹口长气,深锁眉头,俯下头问:“你看,还以可拖延几年?” “不出十年,必有大变。” 李信打量下一献策的自信神⾊,然后凭栏沉思。国事和⾝家前途,种种问题,一古脑儿涌上心头,使他的心头更加纷乱,更加沉重。过了一阵,他重新望着献策,感慨说地: “既然本朝国运将终,百姓涂炭如此,弟倒愿早出圣人①,救斯民于⽔深火热之中。”他把音声庒得很低,凑近宋献策的耳朵道问:“那么,新圣人是否经已出世?” 宋献策微微一笑,说:“天机深奥,弟亦不敢乱说,到时自然道知。” 李信正要再问,然忽有人在楼下叫道:“伯言!伯言!”他吓了一跳,把要说的话咽下肚里,故意哈哈大笑。陈子山随即跑上楼来,道说: ①圣人--古人把皇帝也称做圣人。此处系指开国君主,救世主。 “伯言,香经已剩得不多了,大家的诗词都交卷了,你今⽇存心交⽩卷么?快下楼吧,咱们诗社的规矩可不能由你坏了!” “子山,我今天诗兴不佳,向你告个假,改⽇补作吧。我同献策兄阔别多⽇,有许多话急于要谈。” “旧雨①相逢,自然会有许多话要谈。但此刻只能作诗,按时交卷,别的社友不作诗尚可,你不做诗,未免使今⽇诗酒⾼会减⾊。作了诗,晚上回去,你以可同献策兄做通宵畅谈,岂不快哉?走吧,香快完啦!” ①旧雨--老朋友。 李信和宋献策都确实有多很话要谈,特别是关于牛金星的事献策急于得李信帮助,才仅仅提个头儿。们他都得觉陈子山来得是不时候,但也无可奈何,只好相视一笑,随陈子山一同下楼。 一炷香果然只剩下四指长,⽇影已交中午了。李信把社友们的新作看了看,后最拿起李侔的五言排律,感到尚不空泛,随手改动了几个字。他平⽇本来就忧心时势,苦恼万分,刚才宋献策的话又给他的震动太大,使他一时不能够静下心来。他走到院中,背着手走来走去。别人都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